首頁 -> 港澳 ->社會

健康通|44歲女子中風險癱 家人一句話激勵重拾人生

分享到:
2023-10-30 18:0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30日電(記者 黃璇)   在全球致命疾病中,“缺血性心臟病”位列第一,“中風”緊隨其後。平均每4位成人便有1位有機會患上中風,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患有中度至嚴重殘疾。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分析過去20年中風案例,發現18至55歲年輕中風患者發病率增加近三成,實在不容忽視。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中風關注日”(10月29日),太古地產愛心大使計劃、香港大學中風研究組、香港復康會和新健社在太古城中心推出“風與同路”關注中風健康展覽,並邀請中風患者分享自身經歷。

年輕已不是中風的“免死金牌”。(香港新聞網製圖)

賴佩珠(左)44歲時中風,花了10年時間克服種種障礙。(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現年54歲的中風患者賴佩珠向香港新聞網表示,自己10年前、44歲時某天在睡覺期間突然昏迷不醒,昏迷了3個星期,醒來後全身動彈不得,連自己的名字也想不起來。賴小姐表示,甦醒後方知自己患上出血性中風(俗稱“爆血管”),並且在昏迷期間進行了開腦手術。

她憶述,自己剛剛醒來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右邊手腳無法動彈,同時亦失去表達及理解能力,無法聽懂家人說的話。但她並未因此而氣餒,最初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從拄著拐杖開始積極進行訓練,最終成功恢復行動能力;她亦笑言家人猶如“魔鬼教練”,會不斷督促她走路、說話,進行不同訓練。“當初弟弟來醫院探望我說,‘家姐你什麼都不用管、什麼都不要想,只要你能重新走路,其他事情我幫你想辦法’。”她十分感激家人不離不棄,令她生活上沒有太多壓力和負擔。

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她花了10年時間克服種種障礙,目前逐漸恢復說話和走路能力,甚至參與病人組織的探訪活動,用自身經驗鼓勵同路人。雖然她至今仍因無法記起不同字的寫法而難以書寫,但就明言會繼續努力嘗試,“疫情期間無法外出訓練,明顯感覺行動能力差了很多;如今(社會)恢復正常,當然要繼續向前行,不停訓練才行。”她樂觀地表示,“中風險死,撿回一條命,當然要繼續好好生活。我現在無法返工了,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亦相信,無論中風多久,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進步。”

賴小姐表示,她認識的中風人士裡,還有比她更加年輕的患者,說明“年輕已不是中風的免死金牌”。很多時導致年輕中風的問題,在平日可能都沒有什麼明顯病徵,以致很難被察覺,但患者卻突然之間中風,可謂防不勝防。賴小姐補充道,自己除了中風前感到頭痛,並無其他徵兆,豈料一夜之間一切都變了。這無疑給人們敲響警鐘。

18至55歲年輕中風個案增長30%。(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香港大學中風研究組主任劉巨基醫生亦表示,中風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18至55歲的年輕中風患者在過去20年間增加近3成。當中40至55歲年齡段約55%為高血壓,45%為膽固醇高,20%曾有吸煙習慣,另外亦有部分患者受肥胖問題困擾。他指腦中風的高危因素其實有90%都屬於可改善,可透過戒煙、減少鹽的攝取量、控制血壓等方法降低風險。另外,長者亦容易因為心房顫動而引起腦中風,劉醫生指出,市民可以透過儀器定期進行血壓及心房顫動篩查,預防中風。

市民可以透過儀器定期進行血壓及心房顫動篩查,預防中風。(圖片:Unsplash)

“談笑用兵”口訣

劉醫生續稱,社會大眾可緊記“談笑用兵”的中風病徵口訣。談,指談話表達有困難;笑,指面部表情不對稱;用,手腳不能發力使用;兵,即時請救兵,致電999求醫。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