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家:新冠已風土化 大暴發風險極低香港中通社5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世界衛生組織已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然而病毒仍在身邊。近日香港確診數字上升,“首陽”人群在社交平台刷屏“新冠正在查漏補缺”。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1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表示,新冠病毒沒有消失,這一波小高峰快將到頂,但病例不可能一直停留在谷底,高危人群宜定期接種應對新冠風土化。 資料圖。圖源:香港中通社 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數據,自4月30日至5月6日,單周錄得2927宗新冠陽性個案,較前一周增加超過兩成,創2月初以來的新高。值得留意的是,每天仍錄得與新冠有關的死亡病例。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6日表示,香港應對新冠或其他疾病都要審視情況,留意在香港的趨勢如何、嚴重性如何,因此有一個監察制度。李家超鼓勵市民重視以接種疫苗應對疾病的有效性,並按政府的建議接種疫苗。 梁子超醫生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新冠目前已經演變成風土病,但不等於病毒已經消失,在全球而言病毒都存在,至今新冠仍是美國第四大死因。不過,隨著免疫衰減、抗原的漂移,疫情會有周期性的波動。他預計香港這一波疫情高峰一周內會到達,下一波的峰值會更低一些,以此類推,病例將在低水平波動。 目前,“首陽”成為社交刷屏詞,無論內地還是香港都有人曬出“兩條線”,港澳4名官員更因為公干同時“首陽”。還有人分享,比起秋冬季,這一次感染病征輕微,持續時間短。 梁子超分析,“首陽”的真實數據並不高,香港經歷過快速傳播的第五波疫情,絕大部分人已經暴露或感染過新冠,幾乎不會有漏網之魚。但因為首次確診沒癥狀、沒檢測或沒報告,所以自認沒確診。“今次報告首次感染的人,也有可能是上一次感染時病毒量低,又或當時暴露環境或身體免疫等原因,病情並不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5日在一個會議上表示,無論有癥狀還是沒有癥狀,如果體內新冠病毒對應的抗體增高,就說明人體曾被感染過。根據測定,全國大概有85%的人感染過新冠病毒,約有11億至12億人。梁子超相信,香港的確診率應比內地高,只是檢測窗口不如內地密集,導致報告數據失真。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預計,未來一年仍會出現三至四波感染高峰期。不過,根據過往經驗,料不會為公共醫療體系造成巨大負擔。 梁子超也認同,香港疫情不會回到第五波那般嚴峻,公共醫療有應對能力。但一些年長者或患有長期病的高危人士,病毒對他們的免疫衰減更快,最好的保護是接種加強針,在減少感染機會之余,亦可降低染疫後出現嚴重癥狀的風險。 本輪疫情小高峰,並未有太多兒童重癥。梁子超認為這得益與家庭對小朋友的保護,盡管“口罩令”撤銷,小朋友還是盡量不摘口罩。而這,也是對高危人士的啟示,口罩仍有保護效果。 香港疫情雖處小高峰,但大暴發風險極低,官員也多次強調有能力應對。目前,藥物和疫苗供應充足,香港有經驗、有能力應對新冠風土化。(完)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