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月26日報章社評:區議會去政治化 回歸服務社區本質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4月26日電 香港第六屆區議會自2020年開始有大量區議員做出違反區議會職能的行為,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25日表示,地區行政檢討已進入尾聲,目前結論包括,區議會以後會保留、產生辦法將保留一定選舉成分、議席數目與現狀議席數目相若等。香港多份報章26日就此發表社評。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優化區議員構成提高治理水平 未來區議會的構成應該更多元化,不僅限於選舉產生。民主發展要有素質,不一定是“一人一票”,最重要是找到對人民有益的道路。要達致集思廣益改善民生的目標,可以考慮直接委任專業人士或者地區資深人士參與地區行政治理架構,吸納更多有志服務地區的愛國愛港賢能,從根本提升社區的治理水平,做到“五光十色”,充分發揮輔助特區政府治理基層的作用。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區議會去政治化 回歸服務社區本質 要區議會發揮其應有作用,須進行改革,而首務是去政治化。如何才能做到去政治化,就是選出合適人選進入區議會,履行其應有的地區事務諮詢責任。這有賴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就是參選人須先通過資格審查,確定只有那些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愛國者才能入閘,從而將亂港勢力排除在外,避免有人利用區議會來干擾政府施政,或危害國家安全。資格審查委員會在行政長官選舉和立法會選舉已發揮了應有作用,相信同樣也可應用在區議會選舉上。 《大公報》發表社評:改革區議會完善地區治理體系 根據基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特區政府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清晰指出區議會改革關鍵,就是要回到“非政權性區域組織”的定位,強化接受地區事務諮詢和提供服務這兩大功能。唯其如此,才能避免區議會重蹈“政治化”、“極端化”的覆轍。另一方面,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區實行行政主導,區議會改革,必然要體現這一原則。區議會相當於政府的“眼、耳、手”,既要向市民解釋政府的政策,將有關政策落實到基層,也要下情上達,向政府反映地區民意。區議會只有真正成為回應市民訴求、為民辦實事的平台,香港才能進一步鞏固良政善治的大好局面。(完) 【編輯:張明臻】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