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啟動第二期申報!港校亦可參與

分享到:
2023-04-12 13:5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2日電 2023年4月10日起至5月31日,2023年度“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開放申報。這是一項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2022年,騰訊公司宣佈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長期穩定地支持一批傑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首批遴選出的新基石研究員名單已於今年1月公佈。

據介紹,“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設置數學與物質科學(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生物與醫學科學(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兩個領域,并鼓勵學科交叉研究。資助類別分為實驗類和理論類:實驗類500萬元每人每年,理論類300萬元每人每年,連續資助5年,期滿可以申請續期資助。2023年度“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計劃資助不超過50人。申報人可通過項目官網(https://www.newcornerstone.org.cn)了解如申報指南、常見問題解答等信息,并進行申報。本年度“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資助名單將於2023年第四季度公佈。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自去年公佈以來,在申報、評審和項目實施等環節,均得到科學界、教育界大力支持與高度評價:社會資金多元投入支持基礎研究,正在為科研生態創新注入更多活力。

首期新基石研究員向新一期申報人發出熱情邀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表示:“新基石鼓勵‘從0到1’,能够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能寫入教科書,真正為人類貢獻新的知識和認知。”

“給自己一個探索的機會,甚至做一個瘋狂的計劃,去實現一個夢想。”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系教授陳鵬如是說。

實現同行評審階段100%國際評審

2023年度,“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在申報、評審等多個環節持續優化,進一步凸顯項目特色與宗旨:重在“選人不選項目”,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

在申報材料方面,更看重申報人科學上的貢獻而非發表的論文。本年度的申報材料,不再要求申報人提供5篇代表性論文,而是從科學貢獻的角度出發,要求申報人列出過去10年內做出的5項科學貢獻,每項貢獻由1篇關鍵論文和最多3篇附加論文支撐。希望申報人對自己過去工作進行系統總結,以其原創性、重要性、突破性,來論證未來研究計劃“從0到1”的可行性。

在項目評審方面,“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秘書處透露說,2022年度項目評審,僅在同行評審階段,已有將近50%的評審意見來自高水平的國際專家,本年度的項目評審,將實現同行評審階段100%國際評審。包括初篩、初審、終審在內的多輪評審,每一輪評審都由具有國際視野、在國內外經歷過大型科學項目評審的一流科學家完成。

首期新基石研究員、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洪濤建議申報人:“真正退一步,站在非常高的高度,看自己以前做過的東西和將來要做的東西,真實地問自己,這個東西有沒有意義。不是發幾篇文章,發在什麼雜志,而是說是不是對科學界有重大的影響。”

充分發揮社會資金靈活性的優勢,探索成為國家支持基礎研究的有益補充,“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向研究員提供長期、穩定、靈活的資助,為他們靜下心來“十年磨一劍”創造安穩的科研環境,對獲資助的“新基石研究員”不設置明確的研究任務,不考核論文數量,也不限定必須拿出成果的期限。

首期新基石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祁海表示:“推動科學發展,造福社會的基礎研究突破,往往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新基石強調‘選人不選項目’,就是為了鼓勵科學家更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研究計劃,它看重的是人的潛力,也就是一個人內在的創新動力和捕捉科學問題的敏銳度,即使他的未來研究計劃存在失敗的風險。”

著力支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礎研究

為了響應大健康的理念,著力支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礎研究,2023年“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更加明確地界定了醫學科學領域的資助定位和資助對象,凸顯醫學科學領域的特色。

在資助定位方面,醫學科學領域資助針對人類疾病的基礎研究,以提高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水平,促進人類健康。在資助對象方面,資助從事醫學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同時鼓勵醫師科學家(physician scientists)從臨床凝練重要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據此,今年醫學科學領域的細分領域做出了調整,以符合以上兩類資助對象的研究方向。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秘書處則介紹說,新基石作為基礎研究資助項目,醫學科學領域關注的依然是針對疾病的本質和規律的探索性、原創性工作。

首期新基石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呼吸病學研究院副院長曹彬正是一位醫師科學家。他表示:“新冠‘普及’了一個詞,‘白肺’,就是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病毒性肺炎病情時而會急轉直下,臨床非常非常難以糾正。通過在臨床的經驗總結,我提出了‘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毒症’的概念,希望搞清這種急轉直下的機制,找到早期診斷和針對性治療的方式,讓人類面對疾病時更從容。這就是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支持我的研究方向。”

資助研究員“最好用的科研經費”

“有了這個項目的支持,我就可以每年暑假邀請國際上最頂尖的一些數學家,來一起學術交流探討,結合大家的智慧創造更多,這是我長久以來的願望。”首期新基石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劉鋼表示。

由騰訊公司發起、獨立運營的“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已於去年8月在深圳注册成立。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公益性科學基金會之一,騰訊出資的兩個科技人才資助項目“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與“科學探索獎”都被納入其中。據介紹,新基石科學基金會與首批研究員及其依托單位的三方協議已全部簽署完畢,資助經費陸續到賬。剛剛確定的實驗方案、優秀博士後的招募廣告、緊鑼密鼓組織中的國際學術交流……和劉鋼一樣,研究員們正在項目資助下,秉承著勇氣與熱誠,向人類科學未達之境進軍。

在他們看來,“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的資助強度大、自由支配度高,能够讓他們在科研上“往一個方向上鉚足了勁”,是一切從研究員科研工作實際需要和基礎研究客觀規律出發,“最好用的一筆科研經費”。首期新基石研究員、複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張遠波坦言:“科研瞄准的目標通常是已知的未知,但我們真正想要到達的地方,可能在探索中才能發現,新基石允許我們自由切換方向,切換跑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走岔道’,探索未知的未知。”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橫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科學等多個基礎研究領域,“科學光譜”頗為廣泛。新基石科學基金會介紹說,2023年,基金會將定期舉辦系列高水平的跨學科學術會議,推動跨學科、跨地域的科學交流與合作,形成鼓勵自由探索的學術文化。首期新基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吳驪珠表示:“新基石研究員這樣一個群體,可能會孕育出項目特有的文化:由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有各自的專長,在學科交叉碰撞中,產生更具創造性的思想。”

據了解,首批“新基石研究員”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旭華,獲得數學與物質科學領域的資助;香港中文大學劉仁保、香港大學張霜獲得物理領域的資助。(完)


【編輯:崔靜雯】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