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月30日報章社評:輸入外勞實事求是 審慎而為避免亂象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3月3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近日在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時指,當局正就建造業及運輸業人力需求進行整體規劃,會在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情況下,積極考慮輸入勞工。香港多份報章3月30日針對輸入外勞發表評論。 發展局表明,將評估如何應對建造業人手需求,並提出整全策略。據悉,政府亦正準備參考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畫,準許建造業輸入數以千計外勞,毋須經勞顧會審批。 《星島日報》發表時評:建造人手荒拖經濟後腿 輸入外勞須全盤策略 疫後復常,港府積極搶人才,不止吸納高端人才,甚至打算輸入建造業勞工,以應對人手荒。勞工組織不能只顧保障自身利益而反對輸入外勞,卻無視建造業以至各行各業人手短缺對經濟復甦的負面影響。這是一個全香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港府宜與各行業溝通,瞭解其人力需求規劃,優先聘用本地工人,並著手培訓人手,若短期急需輸入外勞,要求企業與外勞每年續簽合約,並因應市場變化每年再調整名額,釋除本地勞工疑慮。至於外勞居住問題,可參考澳門做法,讓外勞即日往返內地,以節省居住成本,亦可考慮將空置的社區隔離設施租給外勞。香港疫後全力穀經濟,現在人手荒制約經濟發展,在全民就業情況下輸入外勞,相信是較可取和合理的應對方法,但須有全盤策略,在經濟發展和勞工權益之間取得平衡。 《明報》發表社評:輸入外勞實事求是 審慎而為避免亂象 香港不少行業都出現人手荒,勞動力支持不了現有經濟規模,遑論實現長遠發展大計,適度輸入外勞填補缺口,有迫切現實需要。政府現行的“補充勞工計劃”,申請審批程序關卡相對較多,兼有不少限制,以“特別計劃”方式輸入人手,彈性較大,然而萬事有利有弊,隨著外勞輸入規模擴大,當局更要確保輸入計劃有足夠透明度,方便外界監察,避免亂象,同時亦要致力推動業界改革,提供晉升機會,加強專業化管理,吸引年輕人入行。 《大公報》發表社評:推動醫療合作 造福灣區居民 有“未來醫院”之稱的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29日啟用,該院區處於大灣區核心地帶,作為一家綜合性現代化醫院,不僅造福廣東居民,也將成為內地港澳人士的試點醫院,所以有“大灣區醫院”之稱。廣東方面為推進大灣區醫療合作不斷推出新舉措,香港方面也要加把勁。隨著今年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提速。南沙院區投入使用體現了廣東的高質量發展,也體現了廣東對加快灣區醫療合作的努力。香港社會也要積極研究,如何在醫療合作方面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更加積極主動地與廣東方面對接。而香港醫療券計劃擴大到灣區內地城市的其他醫院,便是其中工作之一。(完) 【編輯:張明臻】
|
視頻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