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要讓創科英雄有用武之地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3月4日電(記者 徐嘉儀)香港特區政府3日宣佈,成立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加強產商學研之間的協作,推動創科發展。委員之一、香港城市大學先進結構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呂堅當天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希望香港促進創科成果轉化,讓本地創科行業“英雄有用武之地”。 香港的產業結構單一,金融服務、貿易物流一直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最高的行業,這並不利於一個城市的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呂堅指出,人均GDP高於香港的小經濟體,包括瑞士、新加坡和丹麥等,工業佔GDP的比例都有將近20%。 新一屆特區政府擴大創科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正是要改變香港工業式微的觀感,由創科入手,推動再工業化的發展。 在創科領域,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是5所世界百強大學,和領先的基礎研究。既然這是香港創科的根基,呂堅認為可以再鞏固好這一優勢,“世界20強和百強大學還是有一定差距,香港的高校平均水平都不錯,但整體規模太小。”在他看來,特區政府應把高校的實驗室利用起來,集合產業資源,吸引更多研究生來港。 香港中通社圖片 要打造創科生態圈,人才和產業推動力是相輔相成的。目前,香港高校內一些優秀的技術,總是面對難以轉化應用的瓶頸。作為學界代表,呂堅坦言,“我們有些想轉化的成果,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開公司。” 從創業到實現應用的過程也是漫長的。呂堅比喻道,技術就像智能手機,三年後就過時了。英雄無用武之地,也導致青年對投身科研或創科事業並不熱衷。呂堅注意到,校內研究生大多是內地人,香港本地優秀的青年都選擇學習醫科、商科等。 “我們不能讓研究成果爛在實驗室裡。”呂堅說,如果要擴大應用,必須要背靠內地的大市場。在這方面,特區政府可以出一份力。 呂堅認為,要將香港研究帶到內地市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政府之間接洽,把實驗室直接辦在創新的源頭,如鼓勵內地企業在香港建立研發中心,甚至把海外實驗室搬到香港,與香港的大學合作。這樣內地也能充分利用香港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去擴大其他的海外市場。 特區政府早前發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當中特別指出,要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今年還設立100億港元的“產學研1+計劃”,資助有潛質的大學研發團隊將成果商品化,致力讓學界科研落地。 種種措施,展現了特區政府推動產業多元化的決心。呂堅相信,未來在政府發力下,香港整體創新環境會得到很好的改善,讓更多投資者和年輕人相信創新科技可以製造財富,讓更多香港獨角獸走出來,實現起飛。(完) 【編輯:李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