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館金彰華彩展開幕:夢蝶軒的金器收藏故事香港新聞網2月22日電 “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夢蝶軒藏古代金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特展22日開始對公眾開放。是次展覽共展示220套跨越三千多年歷史的古代中國金器,年代最早的展品可追溯至公元前十八世紀,當中大部分展品是夢蝶軒主人盧茵茵與朱偉基捐贈予博物館的館藏,其他展品亦是夢蝶軒借展的珍藏。去年8月,盧茵茵捐贈了946件文物給香港故宮館,並接受香港中通社在故宮館專訪,講述她與收藏的故事。 作為香港近年最大型的金器展覽,“金彰華彩”展集中展示黃金製品在中國過去三千多年歷史中的藝術和技術成就,探討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動、文化生活以及跨區域互動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該展展示古代中國獨特的貿易和文化交流與演變,加深觀眾對中華民族一體多元概念的理解。這批器物的廣度和深度乃同類收藏罕見,為研究和展示中國文化藝術的演變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香港中通社圖片 夢蝶軒主人盧茵茵表示,很高興能把心愛的藏品捐贈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在策展、修復、設計等方面均擁有頂尖的人才,國際化的定位和專業的研究團隊也給了我們很強的信心。結合博物館的環球視野及創新策展手法,我們深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定必能善用我們捐贈的藏品進一步弘揚中國文化,為全球觀眾作更深、更遠的分享。 “我與文物的關係,好像莊周與蝴蝶;虛同實,真同假,現時同夢境一般。”盧茵茵在一次專訪中,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說。作為香港故宮館首批館藏,這批金銀器涵蓋不同地區和民族特色,包括歐亞草原、青藏高原及中原地區,反映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不同面貌。 這些文物更見證了夢蝶軒主人盧茵茵與朱偉基三四十年的金銀器收藏之旅,也讓港人見識到這座城市的收藏文化。“數量不是影響我捐贈的理由,他們好像我的孩子,就算900多件也只是一個整體,代表我和我先生30多年的心血,我們不想分割他。”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就是他們替自己的藏品選擇的“家”。“我把900多件文物藏起來有什麼意義呢?但想分享又沒辦法,所以要合作,找到有組織性、有人才、有學者的平台,來利用你的資料,活化你的資料,做文化交流。” 在與香港故宮館合作之前,夢蝶軒的藏品早已分佈國內國外、民間學校、大大小小的各個展館。“但在香港故宮館展出,就多了一層意義。” 盧茵茵的收藏室叫夢蝶軒,取名來自莊周夢蝶的典故。她認為,莊周夢蝶中的哲學思想跟她與文物之間的關係是一樣的。“莊周說,是蝴蝶入了我的夢里,還是我入了蝴蝶的夢里;就好像現在我擁有這些文物,但離開人世後,在這些文物流傳的歷史中,我又只占它其中一環。” 盧茵茵認為,香港的收藏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香港社會開放,而回看中國文明的發展,書畫、玉器等龐大的體系,令香港收藏家有不同的出發點,收藏多元化,但都代表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收藏不會因捐贈而斬斷,能夠為心愛的藏品找到完美理想的歸宿,盧茵茵無比感恩。她深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能實踐其願景,令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為全球觀眾作更深、更遠的分享。她亦希望之後有更多機會同故宮合作,把藏品帶給大眾。(完) 【編輯:陈卓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