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香港報章2月16日社評:紓緩人力緊張 滿足社會需要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2月16日電 香港報章2月16日就輸入人才、人口出生率以及經濟復甦後的行業人手等民生問題發表評論。 《文匯報》發表社評:理性看待輸入人才滿足社會實際需要 本港多個行業都出現嚴重人手短缺,而且結構性問題凸顯,解決之道是既需要引入高技術人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亦需要輸入基層人手,例如輸入擔任前線工作的病人服務助理,以合理的人才配置緩解人手短缺問題,減輕整體醫護工作壓力。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在考慮輸入人手的問題上,必須面對現實,根據實際需要、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以包容理性的態度看待、解決問題。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商報》發表時評:多管齊下 紓緩人力緊張 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社會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各行各業紛紛“動起來”,希望搶佔先機,讓生意“報復性反彈”。惟生意需求逐漸增加的同時,本地人手緊張及招聘困難的問題日益凸顯,“有工無人做”,恐令復蘇效果打折扣。業界要想方設法吸納人力,政府亦須密切關注勞動市場,適時為企業提供幫助,填補人手不足的缺口,多管齊下紓緩人力緊張,以配合經濟復蘇的需要。 《大公報》發表社評:提高出生率需有切實舉措 出生率、人口數量關乎一個社會的未來,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香港社會要從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去看待出生率的問題,而不能僅僅將之視為市民的個人意願。特區政府有必要檢討過往被動的態度,及早制定生育率提升目標,更多聆聽年輕人的心聲,著力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多管齊下,在生育、養育、教育等方面制定完善而全面的政策。假以時日,這些政策將產生良好的結果,也必能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完) 【編輯:李明珠】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