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香港中環的普通話——為互聯互通作橋樑的“港漂”

分享到:
2022-08-15 11:1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8月15日電(記者  陳卓儀走在匯集全球頂級金融機構的香港中環,普通話一定是耳邊最常聽到的。近十年,內地背景金融人才在香港十分吃香,而在20多年前,正是內地背景的中環金領,讓世界參與中國企業的融資,讓香港在回歸後站穩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2020年,彭博新聞社引述招聘公司Robert Walters的數據表示,目前香港投資銀行業高層職位中,內地人出任高層比例高達60%,而餘下10%為海外人士。高管獵頭公司Wellesley亦指出,行業內的高層中,約有一半是由內地人擔任。

這個現象,在外媒眼中是香港金融機構“大換血”,實際上,這正是中國內地企業與香港愈發緊密的必然結果。

1993年7月首家內地企業在港上市,2007年迎來“大年”,內地企業在港IPO數達52家,佔香港新上市公司總數的61.9%,募資2446億港元佔全年IPO募資額約84%。

2021年,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總數已經達到1368家,佔總上市企業53%;這一年在港新上市的集資達3221億港元,佔總集資總額98%。

數據的背後,泛稱“港漂”的這一群體貢獻了很多。來港升學的內地生,幾乎一半以上畢業後從事金融,1998年首屆通過賽馬會獎學金計劃來港升學的畢業生也不例外。香港中通社與這批畢業生中的金融精英聊起24年來行業的變化。

香港中通社圖片

來自中資券商的操琦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回想剛入行時,大概只有十分之一是內地背景的人,同事以香港本地為主,但大多是在外國留學或者有外國工作經驗的。20多年過去,她明顯感受到身邊香港人對內地的理解和認同感越來越強了。“剛來的時候,他們覺得我們是內地來的;現在的香港人會分清楚你是東北來的,你是上海人,上海人是什麼特點,廣州人是什麼特點。”

從科大畢業、從事保險行業的寇征則回想當年是“少數派”;現在內地生多了,也有很多香港人到內地上大學,普通話的流利程度,對內地的了解,越來越同頻了。

目前已經自己開設資產管理公司的張先生對記者說,當年從事金融行業確實機會比較多,吸引了優秀內地人才。“2007年應該是一個大年,無數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那時候投行非常希望多招一點內地背景的畢業生。”

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的楊咏芳,便是因金融“大年”,從航空業轉行金融業。她回想在匯豐銀行香港團隊的三年,應該是團隊里唯一一個內地背景的同事,就是因為能講廣東話,才能服務一些本地的大客戶。

作為較早進入金融行業的內地人,他們幫助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也將香港的先進制度和管理經驗介紹給內地企業,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回歸25年來,香港和內地已經實現了股票、債券、ETF等多種產品的互聯互通。

可以說,金融“港漂”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歷史任務。


香港中通社視頻 陳爍 張宏斌 雷睿


長期在中資公司工作的陸寧表示,隨著中國與世界融合得越來越緊,香港發揮的橋樑作用也越來越多。儘管兩地互动已經非常密切,但香港過去的成功取決於連接中國内地和海外的優勢。只要祖國有需求,需要把門打開,香港依然能發揮作用,金融行業作為其中的支柱產業,依然會有巨大的機會。

香港回歸25年,也如金融市場一般,起起落落。1998年在香港讀本科的內地生,經歷了非典疫情、金融危機,以及近幾年的黑暴、新冠疫情。是否離開,也曾擾動思緒,但最終還是選擇留下。

楊咏芳回想剛到香港時被這座城市的秩序觀念、守法觀念震撼了,特別是排隊的習慣;“而25年來這些好的東西一直都在”,這讓她堅定了留下來的信心。

香港中通社圖片 許其皓攝


她坦言,2019年發生的社會事件確實讓很多人都萌生去意,但國安法出台後,感覺到香港市民的守法意識還是很強的,社會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大部分的香港人,都是想香港好的。”

“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并不是因為建築或者維多利亞港,更多的在於它的核心價值,包括法治、普通法系、貨幣體系;只要這些基本元素還在,還能發揮好國際金融中心的職能和作用。”在走過24年後,陸寧對香港依然信心滿滿。(完)

【編輯:李明珠】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