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明畫廊呈獻谷敏昭《迴盪 ・繪畫》展覽第二部

分享到:
2022-07-23 18:1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7月23日電 “在創作的過程中,過度精確、刻意的操控只會帶來反效果,倒不如選擇放手,適度讓意外介 入創作,重新考証美的存在,這也是可控的筆觸做不到的盲點。”谷敏昭說。

 

香港藝術家谷敏昭二部個展《迴盪 ・繪畫》自 6 月 24 日於明 畫廊開幕以來廣受好評,第一部分《迴盪》將於 7 月 15 日完滿閉幕。畫廊欣然宣布,個展的 第二部分將於 7 月 23 日至 8 月 12 日舉行,屆時將展出《語意構造》系列。繼《迴盪》系列 回顧藝術家革新物料及活用傳統符號以打破二元對立後,新系列將展示藝術家如何進一步開拓 抽象意象,擺脫固有的藝術元素,建立一套屬於自己未來與未知的視覺語言。展覽呈現了谷敏 昭多樣的風格,凸顯他持續尋求自我突破的精神,同時帶領觀者探索“繪畫”於往後時代的可 能性。 

《語意構造》系列-- 以繪畫探索未來 

《語意構造》系列的作品呈現谷氏近期的創作狀態,作品在構圖及佈局上較過往更為玄虛、恣 肆。谷敏昭認為,當人類嘗試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宇宙的奧秘時,難以套用既定的框架。 因此適時忘卻所知,透過該系列作品重新展開探索抽象語𢑥的未知旅程。 

 

谷敏昭視開初人類創造語言的過程為其創作狀態的隱喻,人的概念、意識和精神先於語言存 在,也先於繪畫。藝術家認為語言的形成過程與其創作脈絡類近,兩者皆是實踐及表達人類意 志的渠道。從尺幅較小的作品開始,藝術家創造出富原創性的“視覺單詞”,將水油物料碰撞 配合運用,於畫面上呈現顏料能任意流淌的特性,進而組織出一套具系統性、恢宏的抽象語 言。營造此藝術風格的過程恰似人類把陌生的詞彙、句式、語法組合使用,將複雜的事物及概 念形象化。創作語言及圖象均需具實驗精神的探索態度,亦是人類文明不斷演進的必要條件。 

作品《語意構造-19》及《語意構造-21》在構圖上均以硬邊有機圖形置於畫面中心,該圖形並 非以可控的畫筆繪製。藝術家利用丙烯顏料的流動特性,在可變的過程中捕捉並定格描繪有關 圖形最理想的狀態;背景則浮現每一層水性丙烯和油彩顏料以倒、流、刮的技法形成不完全受 控的流動痕跡,展現藝術家在混沌中創造出一種內在機制和規律。 

 

至於作品《語意構造-8》則以深沉的背景色調,與前置流淌而成的平面單色形狀,產生強烈視 覺對比。有機圖形和線條鬆馳浮動於畫面之中,可見藝術家摒棄慣性構圖邏輯,反之破舊立 新,以其敏銳直覺、幾近出於本能的創作方式,使形狀體塊交疊,構成簡煉視覺張力。 谷敏昭認為其作品創作上的“隨機”和“不隨機”並不相悖,它們只是在不同狀態中各自找到 其恰當的位置發揮作用。藝術家標誌性的點、線與細碎圖形,以輕巧的姿態呈現於作品《語意 構造- 17》畫面上,反映其創作逐漸由前期慎密細究的視覺風格,逐漸過渡至更恣肆、趣意盎 然,不乏亮麗用色,畫作清新並具活力。 

兩部展覽中最為重要的作品《語意構造-41》,其約高2.5米,闊3米的單屏大型繪畫,以藝術 家獨有繪畫語言創作出具實驗性與嚴謹美學之間精妙平衡的作品。 

作品揉合各種“視覺單詞”,貫穿前期的透薄塗層技法和近期包羅萬象的抽象元素,把“恢 宏”和“任意”兩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縫合:底層流淌的線條隱約浮現於透疊而充滿動感的波 浪圖層之間;零散的方塊時而飄盪、時而聚合;龐大的半透明體塊在畫面於前方引領觀者進入 深渺的抽象空間之中。 

藝術家把因機遇而生的可能性在其美學世界中推進至極致,多種元素同時融注於遼闊的形而上 空間中卻不相互排斥,展示其駕馭各創作素材的本能。 

谷氏不帶前設進行試驗,印証美學並不依附於個別視覺效果或技法,唯有不斷讓創作保持鮮 活,從自身創造的境界中游離出來,在固有的定義中突破極限,方能推陳出新,重新體現自由 意志。《迴盪 ・繪畫》展覽兩部曲猶如一場畫布上的思辨,見證谷敏昭對繪畫、藝術史、符 號性、敍事性的反覆思考及叩問。 

【展覽詳情】

谷敏昭 《迴盪 ・繪畫》個展|《語意構造》系列

日期:2022 年 7 月23 日至8 月 12 日


地點:香港中環荷李活道 31-33 號地下 (明畫廊) 

時間:星期一到星期六,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只限預約) 

【編輯:张琦】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