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香港回歸25年)鄭志剛的文化教育新視界

分享到:
2022-06-13 16:0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13日電(記者  陳卓儀提起鄭志剛,香港人首先想到的是維港邊上的K11 MUSEA。這個被定位為“文化硅谷”的香港文化商業新地標,是新世界發展的第三代——42歲的鄭志剛的得意之作。

不過,鄭志剛的視界,又已經向前跨越。

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新世界行政總裁鄭志剛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分享他正在創建的文化、教育新世界。

打造“藝文商社”新模式

一頭卷髮、絡腮鬍、古銅色肌膚,四大家族最年輕的掌門人;鄭志剛的外型不像富家子弟的官仔骨骨,頗有異域風格的狂野,正如他“破局”的經商之道。

接手鄭氏家族新世界發展的地產生意,鄭志剛原可以安安穩穩守業,但卻“折腾”成創業家,獨創“藝文商社”發展模式,在香港和內地多個城市打造購物藝術館品牌K11。從第一家K11開業距今13年,所到之處皆成為當地的文化商業新地標和新潮一代的打卡勝地。

這種創新成功至今難以被複製,為百年周大福和走過半個世紀的新世界,營造獨特氣質,明顯增色。

從知名藝術學府獲得博士學位的鄭志剛,曾在哈佛大學取得東亞研究文學士(榮譽)學位,更花了一年時間專程在京都修讀日本藝術和文化。

但他卻認為,“藝文商社”模式的成功,與自己的藝術愛好或求學經歷無關。

香港中通社圖片  曹文毓 攝

“文化藝術就是‘生活’,並不是什麼虛無飄渺、高高在上的東西。我希望搭建一個平台,將文化、藝術、建築、設計、音樂、環境等元素,融入商業活動和日常生活,令大眾得到薰陶,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質素均有所提升。”

香港應具備三重文化視野

回望過去25年,鄭志剛認為香港這座城市的氣質一直在變。

他特別關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的支持香港打造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認為香港必須具備三重視野:練好內功的本地視野、做好傳承的國家視野、搭好橋樑的國際視野。他提到,香港若能盡力保育具備中西特色的建築和文化遺產,妥善保存、整理有關歷史文獻,必定能助力“國潮”發展。

“全國六百多個城市當中,香港擁有與眾不同的二元特質:既根植於中華文化,又包含西方文化。只要香港維持開放、多元、‘八面來風’, 一定可以成為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國軟實力輸出的前沿。”

推香港故宮為國民教育軟基地

鄭志剛的藝文壯志,不僅是在家族企業中去實踐。關心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他,聚焦香港維港新地標——故宮博物館。

紀念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坐落在西九龍的故宮博物館也將迎客。鄭志剛將香港故宮視為“說好中國故事”的絕佳平台、推動國民教育最好的“軟基地”。

他說,香港故宮作為一個文化藝術交流平台,展示珍貴的文化瑰寶,也可請來各界名家,吸引全球觀眾,在此交流中國歷史、文化、藝術,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將生動的中國故事“帶出去”。

他透露,今年11月,新世界將與紫荊文化集團、故宮博物館、古物古蹟辦事處、西冷印館等機構聯手,在會展中心舉辦“藝文香港”論壇,邀請中外名家來港,分享創作心得,豐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具體內涵。

香港中通社圖片  曹文毓 攝

此外,鄭志剛特別提到,香港故宮作為一個軟性的教育基地,有助香港市民尤其中小學生增強文化歷史素養。他舉例,運用紫禁城珍藏,可以培養新一代對藝術文化,以至中國歷史的興趣,日後成為擁有愛國情懷的story-teller。

教育應啟迪和裝備新生代

在傳統地產商中屬年輕面孔的鄭志剛,談起香港年輕一代,評價頗高、信心滿滿。

“這些年,我確切感受到香港年輕人對人文精神的追求,比過往熱切得多。”他以新世界修復60多年历史的皇都戲院為例,“我在皇都戲院帶導賞團時,發現很多年輕面孔,他們對這座七十年的建築物所承載的中西文化十分關注,希望深入了解,希望保育和傳承歷史文化,令我又驚又喜。”

“我看到他們對知識和文化藝術的渴求、對世界的好奇,比老一輩殷切。只要能給予適切的成長環境,協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裝備自己,必定能為香港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近年,鄭志剛創辦周大福教育集團,連結國內外的資源和持份者,創建協同教育生態圈,推動幼兒至12年級的優質教育及可持續發展。

科技日新月異,世界未來的發展將翻天換地。鄭志剛認為,隨著世界新浪潮的湧現,“敢創”精神、創意思維極為重要。“我們與國際頂尖教育資源合作,著重引導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意,啟迪和裝備新生代,迎接及開創國家的未來。”

一“心”一“力”協青年上樓

提到青年,繞不過“上樓”難的房屋問題。同理心、創造力,是鄭志剛拿出的法寶。

他提出“創造共享價值”的企業經營哲學,不“賺到盡”,通過創新模式,讓社會持份者共享發展成果,讓企業於社會共同進步——這與“第三次分配”的思路不謀而合。 

“要有效解決根深蒂固的房屋問題,必須要有創新思維。”鄭志剛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也有頗為接地氣的創意。

去年他成立了全港首家非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籌建全港第一個非牟利的私人資助房屋項目“私人居屋”,讓青年家庭能以市場價的五折、約5%的首期、更小的供款壓力,迅速上樓,為香港青年一代建構置業階梯。

作為地產商,賺錢天經地義,他卻高價買藝術品擺商場、還以半價賣房。不得不說,在鄭志剛身上,看不到香港地產商對於成本、利潤的精明,反而是美學的堅持、共享的豁達。

但鄭志剛也明白,解決房屋並不是青年發展的最終答案,更像是一把開門的鑰匙。因為“青年一代不單單需要一套住屋,也需要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香港各種深層次矛盾的解決,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企業也應積極參與,從市場的角度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推動香港走向共同富裕。”

回歸25年後,香港民生經濟似乎進入停滯狀態。鄭志剛認為,社會需要攜手解決各種民生問題,滿足社會需求,同時積極培育新發展優勢,例如文化、創科等,為年年輕一代提供足夠的新發展機遇,並為國家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為活力大灣區賦新蘊

香港是全球進入中國內地的橋樑,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橋上最先到達的風景。新世界很早便進駐嶺南,已投資廣東超過四十年,累計投資總額已超過2000億港元。

鄭志剛的大灣區新策略在於“服務有高質量生活需求的中產階層”。他說,大灣區佔全國 GDP 的11%,年輕人口比例⾼、商機大、活力足,新世界中國的企業宗旨是“予城新蘊”——保留城市原有氣質的同時,亦致力為社會添加新特質,持續完善大眾生活。

鄭志剛十分看好大灣區前景,新世界中國總部目前也已遷到廣州。目前,新世界除了參與區內的城市建設、舊城改造外,還致力引進“新世界生態圈”。鄭志剛說,他將在大灣區建設“文化硅谷”,並將具備國際水平的教育、保險、醫療、文化產業帶到大灣區。

對於來自廣東順德的新世界三代人,大灣區不僅是生意,也是根之所在。

讓我們更期待的是,這位文化企業家、香港商界的“文化功臣”,承諾將在大灣區內建設更多“文化硅谷”,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讓大灣區成為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說好中國故事的最前沿。(完)

【編輯:李明珠】

視頻

更 多
鄺美雲喊你來廉政公署喝咖啡 你敢來嗎?
香港“屠龍小隊”案宣判:兩主要被告分別被囚23年10個月及13年6個月
豪擲過億購千輛國產新能源車 這個香港車隊打算怎樣逆轉的士口碑?
現場直擊!珠海航展有什麼?為何吸引這麼多外國人來看?
冬天的新疆太美了!讓新疆女生們告訴你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廣東潮汕英歌舞機器人火出圈!中國玩具已進入新階段
【通講壇】特朗普的俄烏“和平方案”能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