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與病毒共存不可行 香港專家分析四大隱患

分享到:
2022-01-26 09:3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月26日電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確診病例遍佈全港。如今社會上出現了不少“放棄清零”“與病毒共存”的聲音,但這真的可行嗎?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多位香港醫學專家及議員認為,在疫苗接種率不理想,尤其是長者接種率偏低下,“與病毒共存”策略在香港行不通!他們分析若現時採取“與病毒共存”,有四大隱患,包括未接種的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或將付出生命代價;醫療系統癱瘓,甚至殃及其他非新冠患者等。

1 染疫後遺症不容忽視

染疫後的重症及死亡是高風險群組的“噩夢”,惟輕症患者後遺症亦不容忽視,如Delta患者容易出現呼吸急促、認知功能障礙等。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雖然Omicron致病性較Delta低,但不能排除有長期症狀,“尤其是無病症患者,不能否定會面臨長期Long-term covid(新冠長期症狀)”。

“Omicron的殺傷力雖較細,但仍高於流感數倍。”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說,高強傳播的Omicron下,當受感染人數多時,仍會有一定比例患者有重症,香港應盡量以“清零”為目標。

2 醫療系統恐不勝負荷

“社會是否真的變到要‘汰弱留強’?”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葛珮帆認為,現時8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不理想,一旦高傳播力的Omicron爆發式殺入社區,勢將加劇他們感染後出現重症、隨後入住深切治療部的機會,恐令醫療系統百上加斤。

“家居自愈”成為不少與“與病毒共存”國家應對輕症患者的方式,中招後任由病徵發展,是否符合港人的求醫習慣呢?陳志偉表示,在英國即使是Delta患者,重症時才獲安排入院,但事實上,患病求醫是正常的醫療程序,Omicron廣泛傳播下,染疫的患者人數急升,有機會拖垮醫療系統。

香港中通社圖片

3 高速傳播或現新變種

人類面對疾患求醫診治保生存,病毒的求生欲也不甘示弱。“現時接種率逾七成,病毒都會因為求生不斷變異,以令自己適應環境”,陳志偉指出,“至於殺傷力較現時變種病毒強或弱,都是未知之數”。而對市民來講,取得保護的重中之重都是接種新冠疫苗,無論是科興或復必泰,“有疫苗始終好過無,兩種疫苗達到降低重症及死亡率的效力相若,未打針者亦不宜再等應對變種病毒的疫苗”。

4 大爆疫引發社會動盪

第五波疫情席捲全城,全港多區爆疫不止,更有疫廈住戶“瘋狂儲糧”以備一旦被圍封。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以日增10萬宗的澳洲為例,“歐美等地‘與病毒共存’付出了慘烈代價,南非更是付出數十萬的生命”。他認為,香港不應幻想“與病毒共存”,一旦疫情防控全面“失守”,每日會有上千甚至上萬人受感染,不僅令醫療系統崩潰,更會殃及其他非染疫患者救治,“甚至會引發社會動盪,經濟民生停擺”。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尹錫悅被捕,他將面對什麼?
直擊2025年春運首日的香港高鐵站:內地生排隊近一小時購回鄉車票
一塊錢竟也能買到日用品?記者深入香港“淘多多”尋其“生存秘訣”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