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通識科聚焦認識國情 強調“一國兩制”等主題

分享到:
2021-02-03 11:09 | 稿件來源:香港文匯報

【字號:

  負責檢討香港中小學課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去年就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提出課程和評估優化方案,教育局昨日(2月2日)向全港中學發出通函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意見。文件提及改革後的4個核心科目預計共可釋放約250小時課時。至於備受關注、將會改名的通識教育科,通函首次曝光5個新科目的候選名字、公開考試樣本試題,以及新科目的課程宗旨等。

  日後課程會由以往6大單元縮減為3大主題,當中強調讓學生要認識“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另評核只設一卷以減輕考試壓力。

●通識科課程將減半,當中強調要讓學生認識“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圖為文憑試考生往年應考通識科。 資料圖片
●通識科課程將減半,當中強調要讓學生認識“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圖為文憑試考生往年應考通識科。 資料圖片

  通函指出,現時通識科總課時為250小時,取代通識科的新科目之課程內容將減至大約一半,也取消了獨立專題探究,建議總課時為130小時至150小時。原本的6大單元亦會縮減為3大主題,分別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每個主題約佔45小時至50小時。

  其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的主題,涉及多個學習重點,包括:香港的回歸歷程,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關係(主權治權在中國),“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法律依據,法治精神的意義,中國國籍及中國公民的概念,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貢獻及受惠,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等。

  “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的主題則會講述人民生活素質與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家最近期的五年發展規劃的重點及相關政策,這些重點和政策與促進國家和香港的關係等內容。

  “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下設4大課題,分別為經濟全球化、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全球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公共衛生與人類健康,包括全球科技新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香港在傳染病防控的角色和貢獻等多個學習重點。

  增設內地考察 加深國籍認同

  至於新設的內地考察部分並不涉及公開考試,考察主題為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佔10小時學習時數。學習重點包括文化遺產的保育與傳承,包括應用科技進行保育。學生往內地考察前須有詳細計劃及閱覽資料,事後要撰寫考察報告。

  優化版的課程宗旨則提到學生須以已發展成熟的當代課題作多角度思考,幫助他們作出合乎法理情的分析,在多元社會中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加深對個人中國國籍和中國公民身份的了解和認同等。

  候選新名曝光 考試僅設一卷

  此外,通函問卷首次曝光新科目的候選名字包括:公民與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與文化科、社會教育科。附件有新科目的公開試樣本試題以作參考,考試只設一卷,分甲、乙兩部分。前者為短題目、多項選擇題,旨在評核考生對科目的重要知識、概念和詞彙的理解,並就相關情境作出分析;後者屬資料回應題,旨在評核考生在識別、應用和分析資料的能力,所有題目均須作答。

  從樣本試題可見,甲部短題目其中一題問“什麼是‘可持續發展’?”亦設多項選擇題問“以下哪項是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乙部有題目提供一份調查資料及取材自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要求考生描述及解釋。

  教局問卷調查 聽取校方意見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是次通函旨在了解學校對優化方案的建議和意見,調查為期一個月,並會為學校領導層和前線教師安排簡介會,解釋優化方案和聽取意見。

  若方案獲接納,最快可於新學年中四級起實施,並於2024年文憑試生效;教育局會加強教師培訓、學與教資源等,讓教師作適當準備。

  中文卷研四併二 刪考聆聽說話

  除了已經異化的通識科要大刀闊斧改革,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及數學科等三個核心科目亦因為工作量繁重、課程內容重疊等問題而被納入優化建議當中。其中中文科的必修和選修部分融合,並將4卷合併為兩卷;英文科則會改良校本評核方式及文憑試寫作卷;至於數學科,考生可只修讀“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題”,“基礎課題”最高只可獲得第四級成績。

  在中文科方面,為釋放課時、為學校提供更大彈性和空間,方案建議融合高中課程必修及選修部分。教師可將選修單元的學習元素融入必修部分或閱讀活動中。在整體而言,會加強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在不同學習階段提供“文言經典建議篇章”,豐富學生語文積澱。

  至於中文科文憑試,方案建議將現行4卷合併為兩卷,保留及優化卷一“閱讀能力”及卷二“寫作能力”,並於卷二增設實用寫作,將現時1小時30分鐘的考核時間增加至2小時15分;同時取消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和卷四“說話能力”。由於課程必修及選修部分融合,故校本評核方面,學校毋須呈交“選修單元”及“閱讀記錄”的分數,只保留“閱讀匯報”,即文字報告及口頭匯報各呈交一次分數。

  英文科整合必修選修部分

  在英文科的優化方案建議整合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以釋放空間;開辦高中職業英語應用學習課程;改良校本評核及文憑試寫作卷等;增加學生透過跨課程語文學習或跨課程閱讀等提升語言能力的機會。

  數學科分“基礎”“非基礎”課題

  數學科課程則由“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組成,學生可以只修讀“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題”,考生如在文憑試“基礎課題”表現良好,最高可獲第四級;學校亦應加強實行課程調適,讓不同能力、誌向的學生修讀適合自己的課程組合。

  利學子增了解國家 各界贊方向正確

  教育局就高中核心科目的課程和評估優化方案諮詢學校,社會及教育界人士普遍認同大力改革通識科,其中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指出,“通識舊課程最大弊處就是容易令學生在答題時,習慣將香港和中國完全分開”,新科目主題既有“‘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亦有“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前者有助學生更易理解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發展與香港息息相關”,後者可以加強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內容全面,方向正確。

  鄧飛盼定明北上考察細節

  至於內地考察,文件列出要求是“10小時學習時數”,鄧飛認為,“如果由出發考察開始計,變相去一去深圳就完;但如果是以學習活動計算,不計算路程花耗的時間,則比較合理”;此外,內地考察主題提及的“中華文化”涵蓋範圍,希望當局可以界定得更加仔細。

  至於日後四個核心科合共釋放約250個課時,鄧飛指或可讓學生多選修一科,但各校資源、學生情況不一,難以一概而論;但現時教師每周授課平均28節,新安排或意味教師未來要多教幾班,“譬如以前一個老師教3班,每班7堂,共21節;釋放課時後可能每班得5堂,3班加起來只有15節,少左就可能要教多班”,而加班亦意味很大機會要教跨級,教師工作量可能增加。

  李偉雄指改動減應試壓力

  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李偉雄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今次通識科主題清楚點明“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緊扣和確立與祖國的關係,其中更點明了法治精神的意義,包括遵守法律、司法獨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都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是每個香港人都應認識和珍惜,有助加強學生免受誤導,避免所謂‘違法達義’歪理重現。”至於考卷只設一份,李偉雄指樣本試卷有考核基礎知識,乙部分亦有一定分析要求,改動後應試壓力應可大減。

  梁美芬倡提供師訓及考核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昨日表示,認同通識改革方向,認為最重要是培養學生法治精神,讓他們了解基本法、“一國兩制”等,確保他們不會“行錯路”。

  她認為新科目必須協助學生了解國家,幫助他們尋找未來機遇,建議課程要配以具針對性的教材,教育局亦需要為教師提供合適的培訓,甚至安排考核,確保教師質素。

視頻

更 多
直擊2025年春運首日的香港高鐵站:內地生排隊近一小時購回鄉車票
一塊錢竟也能買到日用品?記者深入香港“淘多多”尋其“生存秘訣”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