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劉智鵬:香港通識科須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改革

分享到:
2021-01-29 09:44 | 稿件來源:大公報

【字號:

  通識科多年來備受爭議,教育局去年11月宣布改革措施,並在不久前成立“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旨在於今年九月落實是次改革。《大公報》昨日專訪委員會主席、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系)劉智鵬,他表示,首先會對考評進行改革,因考評會主導整個學科的發展。他認為,通識科的改革和教學要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進行,指現時的通識教育刪減了近、當代歷史,但它恰恰能幫助學生理解“一國兩制”。

  委員會日前召開會議,考評方面,劉智鵬指與會人員就試題刪減方向已達成共識,包括取消文憑試卷二、刪走長題目,用短答題及選擇題等,包括會嘗試多項選擇題。教材方面,劉表示將合並《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兩個單元,而第一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系》部分將刪除;實地考察方面,劉指新課程會設計高中生三年內必須到內地考察一次。

  “改革後不叫通識科”

  “改革後就不會叫通識科啦,至於該科的新名稱是什麽,委員會也在討論中,不久之後將公布。”劉智鵬表示,初步方向涉及三組關鍵字,分別是公民、文化及社會。

  對於今次上任主席,劉智鵬坦言“沒有感想,做野就得”,他指九月要落實改革,現在委員會的時間表安排得滿滿的,亦不會思前想後。他早前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表示:“做事情就會遇到壓力,特別在這幾年的香港,妳真的認真做點事,總得要去承受壓力。有人對我說‘這麽難搞的事情、這麽糟糕的位置妳也願意做’,我覺得這個事情還必須要把它做好。”

  劉智鵬憶述,他在嶺南大學任教已有25年,最初是教通識,一教就是十年。後來嶺大成立歷史系,他才轉到歷史系任教。回顧香港通識教育的發展,他表示,通識科自1992年起已存在,當時是作為香港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的預科課程。但據他了解,當時修讀通識的人數不多,算是冷門科目,在收生方面並未起到好大作用。

  自2009年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後,通識科成為必修科,受學界重視但也開啟了它的爭議之路。“學生在高中學通識科就是學點皮毛,然後就必須回答某些問題。其原意可能是好的,但操作上出了問題,很容易就異化了。”劉智鵬說。

  2019年爆發的黑暴,令通識教育的問題更加凸顯。國務院港澳辦早前發表聲明表示,香港的教育必須堅守“一國兩制”的正確方向。劉智鵬認為,通識科的改革和教學也要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進行。

  當代史有助理解“一國兩制”

  “三日前(1月26日)就是英占香港180周年,當時清政府割讓了香港給英國,到1997年香港回歸開啟‘一國兩制’的時代。那麽‘一國’是什麽?就是1949年成立以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就是社會主義和香港的資本主義。”他指現時的通識教育刪減了近代和當代的歷史,但這些歷史恰恰能幫助學生理解“一國兩制”。

  (原標題:《劉智鵬:通識科須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改革》)

視頻

更 多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
美國對華關稅增至145% 各國採購商如何看?
美國前頂尖智庫主任 香港大學教授李成:揮舞關稅大棒的美國如今很不好過
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首次在香港舉辦 千名精英共話數智未來
他們在香港開了一間“4D藝術博物館” 用一個晚上帶觀眾感受中華文化四千年
如何用短視頻展現香港魅力?十部優秀作品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