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舉能:將檢討涉香港法官投訴機制香港社會近年一再有質疑法庭判決的聲音。終審法院新任首席法官張舉能昨日(11日)出席2021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時表示,司法機構必須繼續保持獨立和公正無偏,法官要獨立斷案,客觀專業,不為個人在政治或其他方面的觀點或信念所左右。 他並指,司法獨立不代表缺乏問責,認同在不可削弱司法獨立的大前提下,投訴處理機制仍有提高透明度和問責性的空間,司法機構將會對現有機制進行檢討。 張舉能表示,法官與社會其他人一樣,或許有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然而法官斷案必須客觀專業,不為個人在政治或其他方面的觀點或信念所左右。法官必須只按法律斷案,對待法庭每個人,在言行上都必須一視同仁。 他表示,公眾對法官公正無私寄予極高期望,是合情合理,法官亦必須自我克制,處理備受註目或帶政治色彩的案件時,不論在庭上發言、撰寫判案書,或在對待訴訟各方、其律師或證人時,務必格外審慎,確保予人公正無私的觀感。 張舉能並指,法官並非免於投訴及批評,現時亦有機制處理有關法官的投訴,有關機制亦充分說明基本法對司法獨立,以及司法機構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幹預的重視。 對於社會近年對法庭的質疑聲音變大,張舉能表示認同在不可削弱司法獨立的大前提下,投訴處理機制仍有提高透明度和問責性的空間。因此,繼2016年的檢討後,司法機構將對現有機制進行檢討,以進一步提高機制的透明度和問責性。 他說,司法獨立不代表缺乏問責,因為司法系統本身具各項制度,以確保司法機構和法官的工作向公眾負責,包括除少數清楚界定的例外情況外,所有法庭程序都必須公開進行、法庭須就判決給予理由,而市民亦可於互聯網查閱有關的判案書及上訴機制等。他認為,現存的制度雖然能確保司法機構在組織和運作上獨立,但在履行職能時應全面向公眾負責。 無理指控損司法機構公信 張舉能還提到,可以理解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看待法庭判決的對錯,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如對部分人來說重要的只是判決結果,卻不論法官判案的理由為何。然而,他認為單單基於個人政見或立場而不認同判決,並不是質疑法官或司法機構的獨立性或公正無私的好理由,“針對我們法官的無理指控,只會危害公眾對司法機構的信心。” 張舉能在典禮後會見傳媒,就坊間要求司法改革,他表示歡迎公眾提出有建設性的提議,但提出司法改革前,要先了解改革的目標,同時要考慮司法機構秉行公義、不偏不倚的存在目的。 至於有聲音要求設立量刑委員會,他認為上訴庭的判決對下級法院有約束力,並會在判詞中提出如何處理同類案件的方法及重點,借著向上訴庭上訴或覆核刑期,能更有效消除各下級法院的判決差異,較量刑委員會權威。 對於有人稱“香港法治已死”,他認為有關言論是市民的情緒表達,而無論市民對法治信心有何轉變,司法機構有責任維護香港法治、司法獨立。他相信香港有法治,並提到以四方面作出相關考慮,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公開及透明、司法獨立及法例保障人基本權利。 (原標題:《張舉能:將檢討涉法官投訴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