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2月30日報章社評摘要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2月30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30日對本地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展現更大作為實現更好發展 歷史洪流奔騰向前,“一國兩制”事業在發展中不斷前進。過去二十多年來,香港澳門兩個特區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向世人證明,“一國兩制”具有顯著的制度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當然,“一國兩制”的實踐並非一帆風順,經歷過種種風雨。但到了今天,之所以說是進入了新階段,原因在於出現三個特徵:制度體系的全面完善、面臨環境的重大變化、使命機遇的深刻調整。“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香港各界要深刻領會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悟“新階段”重大意義,深刻認識所擔負的重大責任,銳意改革,積極作為,在新時代新階段展現更大的作為,讓“東方之珠”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文匯報》發表社評:港要主動作為成就“一小時科研圈” 由廣東中山大學研製的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雲”近日向媒體開放,中山大學表示,科考船“珠海雲”及中山大學極地破冰船希望與香港高校合作,共同開展海洋科考、極地研究。當今全球科技競爭,規模化、有組織的科研活動,正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建成世界少有的大科學裝置集群、且皆在“一小時科研圈”內,促成“大裝置+大實驗室+大研究中心”的創新格局。香港要瞄準這一新趨勢,主動與大科學裝置對接、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對接、與灣區產業轉化基地對接,全力成就“一小時科研圈”,擴大香港研發優勢、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無感通關大勢所趨 便利出行促灣區融合 沙頭角重置的中英街檢查站,早前開始試行人臉辨識先導計劃,讓在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在毋須停下出示“禁區紙”或進行指紋識別的情況下,試行“無感”暢通方式進出中英街。相比傳統的過關方式,人臉辨識顯然更符合科技發展的潮流,也更有利於提升通關效率、促進人員往來,甚至有助推動香港深度融入大灣區發展。因此長遠而言,人臉辨識技術理應全面應用於香港所有口岸。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一定阻力,但人臉辨識早就被應用於不同科技和智能保安系統中。例如香港國際機場的“登機易”系統,容許旅客毋須重複出示旅行證件和登機證,只須展示容貌便可核實身份;又例如自11月20日起,深圳灣口岸、珠海拱北口岸試行“刷臉”過關。這些操作方法由於可以節省時間,故此受到遊客歡迎,但相比標榜“毋須停步”、不必刻意“刷臉”的中英街“無感”通行,還是落後了一點。(完) 【編輯:徐嘉儀】
|
視頻更 多
龍獅撞上英歌舞 香港金龍獻瑞迎新年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
足本回放!12分鐘香港2025跨年煙花匯演 精彩重溫!
高才通兩周年|成功來港的人如今過得如何?
【2024跨年街採】看看中通社記者用一束花換來怎樣的感動?
【通講壇】韓國空難傷亡慘重 會否令朝野之爭平息?
在香港過聖誕節很熱鬧!旅客大讚香港聖誕節氣氛濃厚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