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月28日報章社評:覓地建屋初見成效凝聚共識加快供應香港新聞網4月28日電 智庫團結香港基金27日發布公私營房屋供應預測,顯示在特區政府的政策推動下,未來五年供應將出現明顯改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有望在2026/27年度回落至4.6年,私人住宅年均落成量可達1.9萬伙。同日,“全港戲院日”電影票開售,香港各區電影院出現排隊“人龍”。香港報章4月28日對相關議題發表社評。 《文匯報》發表社評:覓地建屋初見成效凝聚共識加快供應 本屆特區政府上任後採取多項措施解決土地房屋問題,例如加快與團體合作推出過渡性住房、建設簡約公屋、加快公屋落成進度等,相關努力開始見到成果。在看到房屋問題出現改善跡象的同時,也要認識到解決潛在問題的任務艱巨,發展土地仍需全力以赴。政府須繼續精簡程序、提升建築效率,保持持續改善的勢頭;加快“北都區”和人工島的收地、填海、規劃和建設程序,是保障第二個5年本港房屋充足供應的關鍵。 “北都區”、人工島等大型項目不僅可解決香港未來幾十年“地從何來”的問題,更起着拓闊發展空間、提升競爭力的作用。香港要發展新產業,吸納更多創科企業,都必須要有穩定的土地供應。用李家超的話形容,“眼光要愈睇愈遠、愈睇愈大”。政府應該凝聚支持發展的主流民意,盡快制定和發表長遠規劃的時間表及行動計劃。 《大公報》發表社評:“搶票”說明了什麼? “全港戲院日”周六舉行,盛惠30元就可在全港各戲院觀看任何正在上映的電影。昨日上午11時起,市民可上網或實地購票。結果是場面墟冚,早上10時已有不少市民在戲院前排隊,由於有些戲院下午2時才開門,意味着至少要排隊長達數小時。網上售票一樣繁忙,一些網站被塞爆,有市民反映輪候時間長達4600分鐘,不可謂不誇張。而誇張的背後,反映活動備受歡迎。 過去三年間,香港市民在新冠疫情下備受煎熬,心情普遍壓抑。隨着香港全面復常,久違的歡樂重回香江。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乘熱打鐵,推出“開心香港”系列活動。“全港戲院日”是其中活動之一,的確達到了令市民開心的目的。接下來,還有一系列活動接踵而至,包括國泰航空為市民送上2萬7千張機票,日前開始網上登記,全城奔走相告。全港十八區各有活動贈興,無不出現搶票搶座位的情況。“全港戲院日”的熱鬧非凡,說明在香港經濟重現活絡、發展前景看好之下,大家心情很好,興致高漲,這同時也是對活動組織方的溫馨提示:不能低估市民參與“開心香港”活動的熱情,需要提前做好各項安排,包括場地、座位、網絡支持等,並準備危機處理預案,好事一定要辦好。 《商報》發表社評:解決房屋問題要追時間追結果 公營房屋短缺素來是香港的老大難問題,但在新一屆特區政府的積極施策下,情況正朝着一個令人振奮的方向發展。當然,大家都不會低估解決問題的難度,因為確實存在一些隱憂,特別是第二個5年期佔未來10年供應的三分之二,當中六成項目來自北部都會區,其中一半更是屬於棕地等改劃地,或需額外時間處理收地等程序。根據過往經驗,收地往往比較複雜,畢竟涉及安置和搬遷土地原佔有人的問題。政府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提前制訂具針對性的總體策略,這樣除了有助減少延誤風險,也進一步釋放北部都會區發展潛力,作為未來土地供應的“糧倉”。 同樣令人矚目的是政府團隊的積極態度。一直以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可以說是香港的管治頑疾,導致過往許多好的政策主張無法落實。如今當局下了更大決心,只要這個可以創造1000公頃土地的項目早日上馬,中長期而言,香港會有更充裕的土地,擴容擴量,這不單有助改善住屋問題,讓市民住得寬一些,更有助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引入更具競爭力的產業,保持香港經濟長遠競爭力。 (完)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