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陳曉峰答記者:中共二十大的體會和關注點香港新聞網10月16日電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對此,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自由黨副主席陳曉峰律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二十大的勝利召開振奮人心,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承前啓後,制定了未來的國家發展藍圖、政策方針,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陳曉峰。資料圖片 陳曉峰表示,習總書記在報告中關愛港澳同胞,強調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堅持依法治港,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局勢現在正處於由“治到興”的重大轉折。為美好的未來,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發揮能量,抓住機遇,融入及積極貢獻支持國家的發展大局,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決維護國家安全、主權、發展利益。 以下是答問內容: 記者: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適逢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和香港的發展,您有什麼體會和感受? 陳曉峰:本人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勇毅前行,滿懷信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緬懷今年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廿五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的日子裡,習近平總書記蒞臨視察,給香港帶來了祖國的溫暖和問候,令人振奮。 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才有我們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今天,才有我國從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的卓越成績。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令我體會到,祖國在習主席和黨的英明領導下,國家和香港在各個領域上,有着飛躍的發展,祖國平均每年有一千多萬人脫貧,2021年更是有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我們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讓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我為黨和國家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 在國家憲法的框架下,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時,我們經受住了疫情對國家治理能力的考驗。在黨的關懷下,香港居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民族認同感亦隨之提升。香港企業的穩定發展也得到保障,特區經濟亦穩健復甦。 作為中國公民,作為懷揣中國夢的律師,我深刻理解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在第十九届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中提到黨要堅持依規、依紀、依法開展工作,拓展監督執紀成效,深化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這讓我對黨的未來路線、方針、政策充滿期盼,令我感受到,進入新時代,肩負新使命,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努力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理論知識,不斷裝備好自己,勇於擔當,敢作為,以奉獻的精神全心全意為國為民服務,凝聚國人磅礴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同心共築中國夢 ! 經過實踐證明,令我深深的體會到黨和人民力量的偉大 ! 更讓我堅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跟黨走”的信念,要做個新時代有為的人,忠實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 ! 記者: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融合,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新能量。您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擁有深厚的法律及科技跨界別的專業經驗,對於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等議題一直非常關注,籍著二十大召開的歷史節點,您有何期許? 陳曉峰:商貿是很多經濟體的命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粤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經濟得以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大灣區整体GDP總合甚至要高於一些大國,這足以證明大灣區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途。因此,我認為香港需要善用一國兩制,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市場潛力,才能更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我深刻明白,穩健的法律制度是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在這個方面,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始終堅持發揚法治精神,中央行使《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權力,落實《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而包括普通法在內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發展,確保香港的繁榮穩定。香港依託自身獨特優勢,吸引諸多法律專家來港。香港目前共有來自超過數十個司法管轄區的15,000多名法律及爭議解決專業人士。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科技的作用不容小覷,香港的科技發展有目共睹。此外,科技能夠廣泛應用於不同領域,甚至實現不同領域的相互合作和結合。因此,我認為對科技發展的重視能夠為香港的法律和爭議解決提供很大幫助,這也是香港法律發展在當前與未來的重要努力方向之一 國家在十四五的規劃中展現了對大灣區的大力支持。因此,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也應該盡力響應,不要辜負黨和國家的期望。特別是在RCEP協定下,我們要在國際上發揮力量,不辜負國家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支援與鞏固,為國家做好“香港貢獻”。 近期儘管地緣政治複雜,但香港在黨的領導下,經濟復甦,市民生活素質得到有力保障。在這樣穩定繁榮的基礎上,我對香港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未來我們可以與其他經濟體或國家建立更好的關係,互利共贏,消除誤會,共同發展。這是建立在黨領導下的展望,因此,希望外國尊重Bandung conference (萬隆會議)中的萬隆精神,不要干預其他國家內政。 香港作為十四五規劃下的法律服務及爭議解決中心,在中央人民政府支持並經由香港律政司大力爭取下,“亞洲-非洲法律協商組織”(“亞非法協”)已在香港成立“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本人十分榮幸被委任為中心主任一職,努力誠心為亞非國家及大眾服務。“亞非法協”是亞非地區唯一的跨政府法律諮詢中立國際組織,涵蓋幾乎所有亞非主要國家,並是新中國成立後其中一個最早加入的國際組織,意義深遠。該組織支持建立的區域仲裁中心在亞洲和非洲地區大力推廣國際商事仲裁,並為國際仲裁提供基礎設施。它不僅會融入解決“亞非法協”47個國家的爭議解決系統,亦會促進仲裁機構和網上爭議解決服務的發展。我同時還期許能充分發揮“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的設施和功能,全力支持《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及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沿途國家解決國際商貿爭議的法律問題,促進國際之間的商貿往來和經濟繁榮。 記者: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香港,進入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本次大會您會更關注哪些方面的內容? 陳曉峰:自從完善選舉制度,由“愛國者治港”的原則落實後,香港的法治和營商環境得到改善,大家都需要遵循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捍衛法治,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是我國國策方針。特別是在香港回歸25週年習近平主席訪港視察時表明“一國兩制是好制度,長期堅持,不會改變”,並特別強調“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進一步增加港人對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及本港未來發展的信心。 我們都知道,由亂到治難,但由治到興更難。香港應該緊跟國家發展路線、方針、政策,嚴格避免成為國家安全的缺口。例如,我們應該儘快立法推行基本法23條。無可否認,在舊時代外國的統治下,不少市民被誤導。因此在當下,我們要給予他們正確的信息、觀念,撥亂反正。對此,我想特區政府應該多加努力,更要時刻自覺反省,關注民生,在房屋、教育、醫療等問題上為市民做多貢獻,為民解困,把握先機,培育人才,辨明是非,消除香港部分市民對政府的誤解。 除此之外,為民生、經濟,本港的市民現時都很關心通關事宜。兩地人民血濃於水,封關3年,大家都想能夠和對岸的家庭團聚、投入跨境辦事、商貿往來和上學等事宜。抗疫政策將會是一大重點。 再者,香港應該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內地接軌。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香港才能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上的優勢,充分認識“四個認知”, “四個自信”和“兩個維護”。做到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國際地緣政治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香港需要關注黨關於國際地緣政治的取態和對策,從而更好地配合應對複雜的局勢。 另一方面,市場穩定的攻堅戰,環境保育的攻堅戰和扶貧的攻堅戰,都是大家近來所應關注的議題。 除了以上所述,我尤其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 今屆黨的二十大成果,它不但對我們國家,而且對其他國家均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大會在不同的時期,黨的代表大會做出了涉及國防政策、經貿、創新、生態、能源等領域的重大決策,這些通過的決策會付諸實踐,說到做到,將影響我國包括對外全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和外交政策在內的路線。全球經濟在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黨和國家有什麼政策方針指引我們應對挑戰 ? 香港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應當扮演什麼角色、商界和市民又應如何配合合作 ? 尤其在科技推進下,一旦被外國攻擊,我們的科技技術供應鏈就容易被影響,我們應該反思有何短板和對策,要未雨綢繆,預早做好應變措施。 本人作為法律及科技跨界別的專業人士,更應該以建設好自己的國家、奉獻社會為己任。我特別希望能以自己所長為國為民出一分力。儘管我一個人的能力或許有限,但是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願意為國家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那這份力量將會是巨大的。請讓我們共同攜手,堅定信念,緊密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眾志成城,努力為中國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完) 【編輯:黎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