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0月5日報章社評:進一步完善就業和退休保障制度香港新聞網10月5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10月5日針對本地就業和退休保障制度、環保、中國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免針紙”、人才流失問題等發表評論。 香港中通社圖片 近年香港勞動人口呈不斷下跌之勢,銀髮族就業人口則節節上升,形成鮮明對比。 香港《大公報》發表評論:進一步完善就業和退休保障制度 評論指出,出生率下降而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加劇了香港人口老化問題,高齡就業者越來越普遍,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香港勞動人口之不足,但也帶來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安老是特區政府的應有責任,需要在制度上、法律上與時俱進,完善對“銀髮族”勞工的就業保障;另一方面有建議要求設立由勞工、資方及政府三方參與的“綜合退休保障方案”,彌補現行退休制度不足,值得有關方面認真討論。 香港中通社圖片 環保回收是全球趨勢,但有香港的回收商發現負責清理垃圾的食環署,慣性將發泡膠視為垃圾送往堆填區,令本地環保回收產業難以發展。 香港《文匯網》發表社評:訂立目標協調部門建設環保回收都市 社評指出,事件反映出要提升環保回收的比率,一方面要做好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讓各部門之間形成施政合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清晰的中長線回收政策和目標,合理補貼整個回收產業鏈各環節的從業者,推動本地回收產業長遠健康發展。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已經啟動,並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 香港《星島日報》發表社論:積極參加太空人選拔 港產科學家要比天高 社論指出,上太空不再是港人兒時夢想。國家首次開放載荷專家予港人參與選拔,只要成功入圍,便有機會乘坐火箭衝出地球,進入中國太空站,一嘗當太空人滋味。港產太空人將夢想成真,顯示國家不但肯定香港科研水平,更信任香港的科研人員。而在芸芸科研人員中,相信“港漂”可能在人數上佔優,但“本地薑”亦應踴躍參與,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而港府更應把握這次契機,大力推動航天教育、科研和產業發展。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七名私家醫生早前被捕,原因是涉嫌濫發俗稱“免針紙”的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合共二萬多張,數量佔所有這類證明書超過一半。案件尚未開審,不過特區政府已於九月二十七日宣布,七名被捕醫生所發出的全部“免針紙”不獲接納,並由十月十二日起失效。 香港《信報》發表社評:廢除“免針紙”衍生程序公義問題 社評指出,醫生若然真的濫發“免針紙”,等於行使虛假文書,當然應該嚴懲法辦,何況此事關乎公共衞生,說不定因此而擴散疫情,接受法律制裁乃天公地道之事。然而暫時來說,醫生未被法庭定罪,按香港奉行普通法的“無罪推定原則”底下仍是清白之軀,那就衍生一個程序公義問題:政府有權廢除全部二萬多張“免針紙”嗎?醫生是否濫發“免針紙”是一回事,“免針紙”是否失效是另一回事,法治精神之下政府都要有憑有據行使權力。 香港中通社圖片 全球人才爭奪戰,香港面對激烈競爭,《施政報告》本月稍後發表,政府有何對策備受關注。 香港《明報》發表社評:通盤策略吸人才 關鍵在宜居宜業 社評指出,香港經濟需要升級轉型,構建更多增長新引擎,無論金融、科技還是創意產業皆求才若渴,然而卻遇上疫情、移民潮以至人口老化等不利因素,導致不少傳統及新興行業,皆出現人才短缺兼人手不足的情况,唯有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吸引專才與輸入外勞紓緩人手荒,是兩個不同概念,需要分開處理。香港要搶人才,全面通關復常僅屬前提,特區政府需要制訂一套通盤的人才政策,除了提供更多經濟誘因,更重要是讓人才覺得香港宜居宜業,在港發展事業有前途,亦能與家人一起過優質生活。(完) 【編輯:崔靜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