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悄悄”走進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 香港中通社3月14日電 題:AI“悄悄”走進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梁嘉軒 人工智能技術聽起來“高大上”,但早在20年代初,AI已逐漸走進香港市民的方方面面,甚至成為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一環。 香港在2024年獲福布斯顧問評為全球第13名之旅遊安全城市,其中“基建安全”在60個城市中排名第一,“醫療安全”及“犯罪風險”也取得佳績。在打擊犯罪上,香港警方已採用多項AI技術,幫助執法人員和潛在受害者識別風險。 電訊詐騙是香港的其中一大威脅,不法分子會在暗網上交易個人乃至企業信息,從而在電話騙案中能說出受害者的真實資訊,因此香港警方2024年起以“AI密探”協助企業掃描暗網風險,漏洞檢測的效率大幅提升。 讓香港成為最安全城市之一的,還有醫療安全。然而,香港醫療人手較為緊張,為提升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香港醫管局於3月起在部分醫院試用生成式AI草擬醫療報告。除了完成得“更快”,AI的加入更是要完成得“更好”。醫管局去年試行AI患者風險預警系統,可更有效地分析維生指數、化驗結果等臨床數據,從而更有效地預測風險。 除了被送進醫院後可以被AI保障,送院前的緊急救援同樣也可獲AI賦能。早於2023年,一名17歲男生失蹤多日,香港消防處的救援人員通過無人機,在山嶺採集搜救范圍的過萬張圖片,並交由AI分析,最終尋回該名學生。 當然,除了生死攸關的應用場景,市民的日常出行也會被AI賦能,港鐵13日宣佈推出升級版的手機應用,在大數據和AI的賦能下,如用戶經常搜索從公司回家的路線,新版應用會在首頁直接顯示公司附近車站的候車時間及最佳換乘方案,比起“你能找到資訊”,新版應用更是“主動討你喜歡”。 而除了“討你喜歡”的港鐵應用外,九巴應用更是“保你全家”,九巴應用內的AI客服助手bot1933除了提供路線指引外,更可以報告走失長者,家屬通過客服電話或bot1933報告情況後,即可結合八達通的上車記錄,協助尋回腦退化症的長者。 在感知不到的場景,香港中華電力去年起採用人工智能監察系統Grid-V,系統可通過設在供電設備上的攝像頭或熱成像探頭採集數據,並以AI分析風險類型。其中,若架空電纜線路有被山火影響的風險,Grid-V將及時預警並讓中電人員轉用未被影響到的線路,從而避免市民受電壓驟降甚至停電等風險。 香港各界的積極“嘗鮮”,讓AI已成為城市運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時,香港特區政府在近期公佈的《財政預算案》中,明確了香港將進一步推動AI產業的發展。在國家明確發展“人工智能+”的大趨勢下,香港與AI的未來,令人期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