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專家:香港發展AI關鍵在於“集中力量幹大事”

分享到:
2025-03-11 20:50 |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11日電 題:專家:香港發展AI關鍵在於“集中力量幹大事”

  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11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相比其他地方,香港發展生成式AI有局限性和更大的挑戰,這就需要善用優勢“集中力量幹大事”。

  在工業界待了15年,曾組建阿里巴巴、字節豆包大模型團隊,如今轉戰學術界,楊紅霞選擇了香港,看中的是這裡的人才和教育,這也是香港發展AI的優勢所在。她希望來香港做更多高精尖領域的探索,讚香港有不少科研成果在內地各個地方進行轉化,賦能重要產業。

  然而,面對大模型不斷推陳出新,地方小、人力貴的香港,能否在AI發展上奮起直追?香港在AI產業的落腳點又在哪裡?

  楊紅霞指出,香港最大的挑戰是缺乏算力資源,“但大灣區是在這裡的,和深圳、廣州未來一定有非常多的合作”,以理大團隊為例,目前就在推動與南方電網合作研究Robotics foundation model(機器人基礎模型)。

  她認為,香港發展AI和大模型是有機遇、有優勢、有潛力的,像ChatGPT、Deepseek團隊人都不多,一樣能幹成。香港的每所大學在能源、醫學等領域都有領先的專家,還有建築、金融等優勢產業,前提是各界集中力量幹大事。

  “比方説只有像我這種計算機背景的人是不夠的,必須得把各個領域專家拉進來幹這個事。”楊紅霞說,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持、投資有經驗的團隊建設、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產業互動更是重要推動力。

  當天,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舉辦以“DeepSeek 及更遠的未來”為主題的論壇,楊紅霞作為主講嘉賓,現場回應了怎麼解決AI瞎編的問題、怎樣才能真正將AI應用到工作中等提問。

  “主要原因還是大語言模型還沒有到perfect(完美)的境界。”楊紅霞解釋,生成式AI需要大量數據錄入到預訓練中,系統才能直接檢索、生成,這就需要實時連接數據庫,例如檢驗檢測的專業人員參與進來,在預訓練和學習階段不斷輸入數據,再例如大模型的算術功能很差,我們可以讓它有效調用像計算器等工具,甚至調動任何工具不斷地優化AI。

  也許在這個領域,香港各學科學者的專業知識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完)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