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中國兩會)香港從何對接“十五五”規劃?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中國兩會)香港從何對接“十五五”規劃?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施鑫岳 2025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作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特別行政區,香港如何結合自身獨特優勢,對接國家下一個五年規劃?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思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分析“十五五”時期新的階段性特徵,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謀劃好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政策舉措、重大工程項目,更好發揮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指導作用。 面對地緣政治競爭不斷加碼,善用國際化優勢,是各代表委員談及香港的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交銀國際董事譚岳衡認為,國際標準、專業化是香港優勢,香港要將優勢轉化為效能,協助國家更好參與全球治理。 他建議以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作為突破口,率先對接和參與制定國際高標準規則;打造人民幣國際化“離岸中樞”,升級“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連接東盟等地快速支付系統。 “支持香港充分發揮國際化優勢,建設國際人才高地,吸引全球高端人才來港發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迪建議,在“十五五”規劃期間,香港應加快推進北部都會區等硬基建的建設,加強國際人才服務體系等軟基建建設,並深化人才儲備戰略,為香港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增強文化軟實力,也是提高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部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認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在國家“十五五”規劃中有更大的責任和使命,可以思考在文化、體育等方面作貢獻。 霍啟剛從電影《哪吒》、遊戲《黑神話悟空》等中國文化產品的出圈得到啟示,認為未來香港可以支持文化企業在香港融資,鼓勵更多文化企業來港設立辦公室,實現中國文化抱團出海。建議香港發展體育總部經濟,建立屬於自己的體育品牌IP,培養屬於自己的體育國際人才。善用內聯外通橋樑,推動中國體育賽事品牌做大做強。(完)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