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深化對外開放 港澳將扮演更重要聯通角色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3日電 題:中國深化對外開放 港澳將扮演更重要聯通角色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施鑫岳 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舉行,長達70分鐘的新聞發佈會,中通社記者留意到,答問內容中,“港澳”出現了14次。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是今年兩會的關鍵詞,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怎麼看?“開放”、“改革”是這場發布會的高頻詞。 “我們將持續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新聞發言人劉結一的回答向外界傳遞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開放與改革,也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港澳特區的獨特優勢和作用。這場記者會上,劉結一回答澳門媒體提問時,蘊含重要信息。 “2024年,我們隆重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取得新進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持續走深走實。”劉結一說。 他點讚港澳委員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積極發揮作用,就發揮港澳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的作用等議題深入交流。 隨著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走深走實,不少港區委員都在關注,香港下一步能為國家對外開放做出什麼獨特貢獻。 港區政協委員唐英年多年來關注內地和香港的金融聯通。他建議優化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引進外資,融通經濟,互通有無,善控風險,做到高水平對外開放。若能進一步優化QFLP制度,也有助突破科技創新。 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譚岳衡看來,香港近年發展的“總部經濟”,便是助力內地金融機構走向國際市場的絕佳方案。他建議頭部金融機構如亞投行等在香港設立全球總部,深化資本市場領域改革開放。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也正在豐富“一國兩制”的生動實踐。劉結一以深中通道通車、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點對點”運送病人的“硬聯通”、南下北上蔚然成潮的“軟聯通”等例子,生動說明大灣區路相通、城相融、心相連。 隨著大灣區城市群人員、貨物、資金、數據流動更高效便捷,粵港澳大灣區和港澳特區,在中國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將會更好發揮整合優勢、扮演更重要的聯通角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