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從風窩到碧玉:青海沙珠玉戰“沙魔”半世紀

分享到:
2024-08-29 14:35 |

【字號:

  香港中通社青海共和8月29日電 (記者 陳卓儀)一株柳苗長20公分需要多久?在中國青海省海南自治州共和縣的沙珠玉鄉,時間需要一到兩年。香港中通社記者近日跟隨海外華文媒體團到此探究幾代人逾半世紀的戰“沙魔”探索。
  從衛星地圖上看,沙珠玉由六個村莊種下的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編織成一塊長約20公里、寬約5公里的綠色長條,宛如沙漠中的碧玉。

  記者在沙珠玉的防護林,看到整齊排列的方格,編織成一張大網壓住了黃沙,中央位置有高矮不一的植物。共和縣沙珠玉鄉黨委書記切太加向記者介紹,這就是工程固沙、生物治沙、水鑽造林的一條龍模式。
  草方格一般為一平方米,由外省購入稻草,工程隊每年4、5月份以方格狀固定在沙土中,這種材料代替了尼龍,可以防止二次污染。方格固定後柳苗進場,用治沙人發明的高壓水槍插桿方式,將水分鎖定在地下約80公分,確保根系喝到水。這種方式是目前中國各地主流防沙方式,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綠植存活率能達到90%。

  澆這麼一次水後,在荒漠的植物能否擔負防風林的重任,就看天了。
  切太加指著身邊半人高的樹苗說,這個品種的柳樹好長,大概長了5年時間。他蹲下給記者看一株20公分的綿柳說,這是去年種下的,今年上半年雨水多,算長得不錯了。

  據了解,今年是共和縣30年來降雨量最高紀錄,腳踩在沙地上,還是能感受到溫潤。但過去的半個世紀,這里是青海省風沙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過去的沙珠玉是另一種顏色,屬“先天不良、面色枯黃”,沙珠玉盆地廣泛堆積著第四紀鬆散沉積物,幾乎全部不含黏士,砂質成分高達98.3%,可謂是“寸草不生”。據記載,1956年沙珠玉地區沙漠化土地占總面積的90.28%。
  先天不足加上人口增加、過度放牧,導致風蝕加劇,當地人聞“沙”色變。“大風一起不見家、朝為莊園夕為沙”。在沙珠玉治沙歷史展覽館內,記者見到不少神奇的場景:越野車陷入沙中、學生上課手掩口鼻,甚至當地居民一張全家福,都要等戶外沒有風沙才能讓攝影師看清人。

  1956年,政府和當地居民開始長達半個世紀的治沙漫長路,經過幾代人不斷試錯、總結、摸索,終於戰勝了“沙魔”,沙漠面積從1956年的90.28%,縮小至如今的12.3%。
  沙珠玉只是青海治沙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當地除了以新模式種植綠林防沙,更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資源和光照優勢,探索“光伏+治沙”推動清潔能源與防沙治沙融合發展,逐漸實現了“綠進沙退、光進沙退”。(完)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