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集

第24屆台灣美術新貌獎作品展

分享到:
2024-08-10 20:1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   第24屆台灣美術新貌獎8月10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經過藝術創作者的激烈角逐,共有43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李燕華憑藉《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作品榮獲最高榮譽“新貌獎”,她巧妙地將私人語彙與胡適日記結合,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的情感交流,探討人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記憶。除首獎作品外,評審團獎的三名得主也引人注目,以各式媒材出色地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圖為李燕華新貌獎作品《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

  •   第24屆台灣美術新貌獎8月10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經過藝術創作者的激烈角逐,共有43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李燕華憑藉《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作品榮獲最高榮譽“新貌獎”,她巧妙地將私人語彙與胡適日記結合,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的情感交流,探討人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記憶。除首獎作品外,評審團獎的三名得主也引人注目,以各式媒材出色地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圖為頒獎典禮上得獎者與貴賓一起大合照。

  •   第24屆台灣美術新貌獎8月10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經過藝術創作者的激烈角逐,共有43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李燕華憑藉《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作品榮獲最高榮譽“新貌獎”,她巧妙地將私人語彙與胡適日記結合,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的情感交流,探討人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記憶。除首獎作品外,評審團獎的三名得主也引人注目,以各式媒材出色地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圖為榮獲評審團獎的廖乾杉與得獎作品《給我一片土地》。

  •   第24屆台灣美術新貌獎8月10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經過藝術創作者的激烈角逐,共有43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李燕華憑藉《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作品榮獲最高榮譽“新貌獎”,她巧妙地將私人語彙與胡適日記結合,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的情感交流,探討人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記憶。除首獎作品外,評審團獎的三名得主也引人注目,以各式媒材出色地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圖為民眾觀看新貌獎得獎作品。

  •   第24屆台灣美術新貌獎8月10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經過藝術創作者的激烈角逐,共有43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李燕華憑藉《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作品榮獲最高榮譽“新貌獎”,她巧妙地將私人語彙與胡適日記結合,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的情感交流,探討人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記憶。除首獎作品外,評審團獎的三名得主也引人注目,以各式媒材出色地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圖為民眾觀看新貌獎得獎作品。

  •   第24屆台灣美術新貌獎8月10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經過藝術創作者的激烈角逐,共有43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李燕華憑藉《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作品榮獲最高榮譽“新貌獎”,她巧妙地將私人語彙與胡適日記結合,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的情感交流,探討人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記憶。除首獎作品外,評審團獎的三名得主也引人注目,以各式媒材出色地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圖為民眾觀看新貌獎得獎作品。

  •   第24屆台灣美術新貌獎8月10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此次經過藝術創作者的激烈角逐,共有43件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李燕華憑藉《書+家計畫:我們的日記》作品榮獲最高榮譽“新貌獎”,她巧妙地將私人語彙與胡適日記結合,展現日常生活與藝術間的情感交流,探討人們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記憶。除首獎作品外,評審團獎的三名得主也引人注目,以各式媒材出色地反映內心的世界與辯證。圖為榮獲評審團獎的楊雅晴作品《流》以陶瓷結合纖維填充物表達童年記憶中的害怕情緒。

【編輯:洪少葵】

視頻

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