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阿富汗一家十口無辜死難 美軍稱空襲基於“可靠情報”

分享到:
2021-09-13 11:17 | 稿件來源:新華網

【字號:

  美國媒體9月10日報道,美軍所稱8月29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空襲致死的“伊斯蘭國”人員實際是美國一家民間組織的當地雇員,車上所謂的爆炸物實際是一些裝滿水的水桶,空襲造成包括多名兒童在內的10名平民死亡而不是美方宣稱的3人。

  美國國防部回應稱“仍在評估”那次空襲的結果,但仍堅稱空襲“基於可靠情報”。

  【“看著像”就炸】

  美軍中央司令部發言人8月29日宣布,美軍無人機當天在喀布爾空襲一輛汽車,解除了“伊斯蘭國”阿富汗分支對喀布爾機場的威脅。一些美方官員稱,汽車載有炸藥和自殺式爆炸襲擊者,對喀布爾機場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

  然而,美國《紐約時報》採訪死者親屬和同事,並分析監控攝像頭所拍攝視頻後報道,被美國列為空襲目標的實際並非“伊斯蘭國”成員,而是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援助組織”的阿富汗籍雇員,名為扎瑪賴·艾哈邁迪。

  艾哈邁迪40歲出頭,是電氣工程師,2006年起為這家美國組織工作,家住喀布爾機場附近。空襲當天早上,他照常開車出門上班,途中在多個地點停留,接上同事,並從該組織當地主管的家取了一台便攜電腦帶至辦公室。下午下班後,他駕車送多名同事回家,然後返回家中,剛把車開進院子就遭美軍無人機發射的“地獄火”導彈擊中。

  下班前,由於家裏停水,他在工作地點用容器接水,放在車上,準備帶回家。《紐約時報》發布的監控視頻顯示,一名保安幫艾哈邁迪用水龍帶給多個塑料桶灌滿水。“我給那些桶灌了水,幫他把它們裝進後備廂。”這名保安說。

  報道援引多名美國官員的話說,一輛白色小轎車駛離距喀布爾機場大約5公裏的一座房屋後,就被一架盤旋在喀布爾上空的“MQ-9”型“死神”無人機盯上。美方認為這處建築是“伊斯蘭國”據點。這些官員稱,美方截獲“據點”中人員與駕車人的通話內容,前者指示後者前往多個地點。美方並不清楚駕車人的具體身份,但最終“確信”這輛汽車及駕車人對喀布爾機場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一名“戰術指揮官”下令除掉目標。大約16時50分,“死神”發射一枚“地獄火”導彈。

  這些官員稱,盡管這輛汽車當時處於房屋密集的居民區,無人機操控人員迅速掃視無人機傳回的現場畫面,只看見一名成年男子走向這輛車,因而“合理斷定”空襲不會導致婦女兒童等非作戰人員死亡。

  搭乘艾哈邁迪汽車的同事說,艾哈邁迪當天的行動軌跡與平常的上班日並無不同,且汽車後備廂裏只有水桶,沒有炸藥。

  【“全都是無辜者”】

  美軍起初聲稱沒有平民在空襲中傷亡,稍後又說可能導致3名平民死亡。不過,多家媒體先前援引目擊者和死者親屬的話報道,空襲導致一個家庭多人死亡,包括兒童。

  《紐約時報》援引艾哈邁迪親屬的話報道,艾哈邁迪及其家族成員共計10人在空襲中死亡,其中多數是兒童。

  艾哈邁迪的親屬回憶,艾哈邁迪把車開進院子,他的侄子上前幫忙搬水,孩子們也高興地上前迎接。汽車尚未熄火,就傳出一聲巨響,窗戶玻璃四濺,血肉橫飛。

  親屬們說,艾哈邁迪已經申請前往美國,他的侄子曾為美國軍方服務,也申請赴美,且打算近期與未婚妻結婚,把她也帶往美國。“他們所有人都是無辜的,”艾哈邁迪的兄弟艾馬爾說,“你說他是‘伊斯蘭國’(成員),可他一直在為美國人工作。”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等軍方官員先前為空襲的正當性辯護,稱汽車被炸毀後發生二次爆炸,顯示車上裝載了大量炸藥。

  但《紐約時報》報道,現場沒有證據顯示發生了二次爆炸。一些觀看了視頻和照片的專家認為,證據明確顯示現場遭一枚導彈擊中,但從多種跡象判斷,現場只有一次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曾在英國軍隊服役的安全專家克裏斯·科布-史密斯說:“用於確定這是合理目標的情報或技術的可信度嚴重成疑。”

  就《紐約時報》的報道,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約翰·柯比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美軍中央司令部“仍在評估”那次空襲的結果,目前暫不發表評論。他重申,那次空襲“基於可靠情報”發動,“我們仍然相信”,它消除了駐守喀布爾機場美軍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威脅”。

  喀布爾機場外8月26日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美軍13人死亡、18人受傷,另有至少170名阿富汗人死亡。“伊斯蘭國”宣稱發動這次襲擊,美軍隨後發起空襲,以阻止更多襲擊。據當時在現場的一些阿富汗人說,機場發生炸彈襲擊後,美軍向人群開槍。

【編輯:李雪萍】

視頻

更 多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