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是…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中澳關係陷入低谷後,澳國內各商品領域都顯得惴惴不安,生怕會因這種緊張關係而“遭殃”。如今,中方暫停了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更是加深了對方的這種恐懼。 據美媒彭博社當地時間5月10日報道,目前中國已有至少兩家規模較小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商被告知,要求暫停從澳大利亞進口新產品。報道認為,這是中澳關係惡化後對雙邊貿易產生影響的又一例證。 不過,報道也指出,除此之外,其他大型和小型中國進口商的採購計劃並未改變,因此在天然氣領域,相關限制措施的影響將是有限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是中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早在去年年底,有澳大利亞能源巨頭就曾透露,該公司與中企的交易談判已被擱置,這讓它們感到“沮喪和失望”。有澳媒當時就評論認為,“中澳關係惡化的影響蔓延到了天然氣領域”。 據悉,該報道援引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消息稱,這兩家中國公司收到了來自國內政府官員的“口頭指令”,內容則是要求它們不再從澳大利亞採購更多將於明年交付的液化天然氣。 而另據彭博社從部分獨立交易商處獲悉,採購中國近九成液化天然氣的大型國有進口商尚未收到任何指導意見,並計劃繼續採購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這表明此消息對該領域進口的影響可能有限。 知情人士也透露,一些規模較小的買家同樣計劃繼續進口此前採購或已簽訂了合同的澳大利亞貨品,與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相比,這些公司在現貨市場上的活躍程度較低,而近期價格的反彈也抑制了它們對於出貨量的需求。 目前,彭博社已向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送了請求置評的傳真文件,但尚未得到回復。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的數據顯示,中國二線液化天然氣買家的購買量約占國家總進口量的11%,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國有企業則占據了剩余的進口量。 數據還顯示,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之一,而中國四成以上的液化天然氣是從該國進口的。據中國海關總署今年年初所報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液化天然氣約2900萬噸,約占總進口量的46%。 報道稱,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相關產品的交付會被轉移,去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了價值約130億澳元(約合1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替代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報道還特別提到,隨著近年來中澳兩國關係持續惡化,特別是自疫情暴發之後,中國已在兩國貿易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產品涉及葡萄酒、大麥、牛肉、龍蝦、煤炭、原木等領域。 而就在5月6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作出決定,自即日起,無限期暫停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澳關係惡化以來,首次正式凍結外交機制。 在此之前,澳聯邦政府某些人士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推出了一系列干擾破壞兩國正常交流合作的舉措。莫里森政府不僅悍然宣佈撕毀維多利亞州的“一帶一路”協議,還讓澳國防部重新審查中國嵐橋集團租借澳達爾文港99年的協議。 據報道,事實上,自去年中澳緊張關係升級之後,中國買家始終不願與澳大利亞出口商簽署長期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合同,或是投資新項目。 據路透社去年11月12日報道,澳大利亞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商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首席執行官科爾曼(Peter Coleman)當天聲稱,由於中澳之間的外交爭端日益升級,該公司向中企出售一個天然氣田和液化天然氣項目股權的談判在幾個月前被擱置了。 當時,這家澳大利亞能源巨頭就對雙方合作被擱置表示“沮喪和失望”,而《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更是發文認為,中企退出首次證明,“中澳關係惡化的影響蔓延到了天然氣領域”。 事到如今,彭博社則認為,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官員下達的“口頭指令”,恰好呼應了去年中方向部分發電站和鋼鐵廠下達的有關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口頭通知”。而此前在液化天然氣領域,中國曾於2018年對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加征過關稅。 “水龍頭不僅被關掉了,還被徹底拆除了。”在上周中方無限期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後,一名為中企在澳投資提供咨詢的律師告訴《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澳聯邦政府破壞雙方合作的舉動可能會對中國在澳投資造成致命打擊。 (原標題:彭博社:至少兩家中企已被政府官員告知,要求暫停從澳大利亞進口液化天然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