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在北極地區,中國和氣候變化成了加拿大必須解決的問題“氣候變化及中國的擴張,成了未來加拿大在北極地區必須解決的問題。”美國《國防新聞周刊》4月11日注意到,在近一個月時間裏,加拿大國防高官接連就北極地區問題發表言論,這表明中國和氣候變化問題正日益引發加拿大方面的關注。 加拿大國防部副部長托馬斯(Jody Thomas)在3月10日的一場會議上警告稱,中國向北極地區擴張對加拿大構成了威脅。“我們不應低估北極資源開發產生的威脅,特別是中國。”托馬斯危言聳聽地渲染稱,“中國的胃口很大,為了養活自己會不惜一切代價。北極是僅剩的幾個區域之一,我們開發它的速度必須要比中國更快。” 托馬斯還對俄羅斯的北極行動表達了擔憂,包括俄羅斯新建軍事基地和極地破冰船。托馬斯表示,若沒有一定意圖,俄羅斯不會投資這麽多錢增強在北極的軍事能力,加拿大不應該對此太過天真。 半個月後,加拿大國防參謀部代理處長韋恩·艾爾 (Wayne Eyre)3月24日對全體加拿大軍人表示,在疫情大流行的當下,氣候變化和北極地區引發了外界越來越多的興趣,這些情況都對加拿大國防能力構成挑戰。艾爾稱,為應對這些新的趨勢,加拿大已經採購了能夠在北極水域航行的新艦艇,同時加拿大也將加強和美國的合作,提高對北美地區航空航天及北極領地的監視能力。 《國防新聞周刊》認為,盡管加拿大的北極軍事計劃看似頗具雄心,但面對北極地區惡劣的環境,加方的基礎設施尤其是軍隊後勤保障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短板。比如加拿大北部地區面積超過150萬平方英里(約388萬平方公里),比印度面積更廣,但整個地區只有不到12萬人。 多倫多約克大學戰略研究學教授馬丁·沙德維克(Martin Shadwick)指出,後勤是阻礙加軍方北極戰略的主要因素,“前往那裏的距離非常遙遠,但加拿大軍隊(必須)運輸他們所需的一切物資。” 除了加拿大軍方官員,該國對北極話題也頗感興趣,尤其是談到中國的時候。加媒iPolitics在3月19日發文稱,加拿大發揮北極領導力的時刻已經到來。文章指出,北極日益成為地緣政治和軍事演習的活躍之地,太平洋不再是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唯一的競技場。然而,加拿大的北極政策與現實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無法遏制中國及俄羅斯的“侵略”,文章由此呼籲加拿大應該盡早採取措施維護北極主權,若聯邦政府內部無法達成共識,加拿大就將失去發展北極的潛力。 不到1個月,iPolitics在本月6日再度發文,稱中國在北極附近的經濟活動在加拿大門口“插上了龍旗”。“龍和熊(俄羅斯)在我們的後院活躍著,美國在世界上重振自己的地位,加拿大也需要迅速採取行動維護北極利益。” 實際上,加拿大方面憑空將中國和北極主權話題進行炒作,已經對兩國經濟合作造成了不良影響。去年,我國山東黃金集團曾計劃斥資2.074億加元(約10.8億元人民)收購陷入經營困境的加拿大礦業公司——特麥克資源公司(TMAC Resources Inc。),該公司擁有北極地區的金礦開採權。雖然特麥克公司股東批準了這起收購,但該案最終在12月遭加拿大政府否決。加方表示,他們擔心中企借此進入北極敏感地區,可能對加拿大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回應稱,任何將正常商業合作政治化,並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政治干預的做法都是錯誤的。中國和加拿大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加方應該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企業赴加拿大投資提供公平、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無端揣測中國意圖北極地區“做大”的國家遠不止加拿大。去年10月,英國第一海務大臣、海軍上將托尼·拉達金(Tony Radakin)就曾暗示,中國海軍有能力“通過北部海域航道直接到達北大西洋”。報道認為,他此言意在暗示“中國對英國構成戰略威脅”。 近期,美國媒體又將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島一場議會選舉與中國聯繫起來。原來,在選舉中成為議會最大黨派的因紐特人黨,反對批準澳大利亞格陵蘭礦業公司(Greenland Minerals)開採當地一處大型稀土礦,而該公司最大的股東正是中企。《華爾街日報》解讀稱,“中國在格陵蘭的野心,撞上了地方政治和美國的影響。” 報道還認為,格陵蘭近年來在地緣政治中的角色越來越突出。報道稱,美國、中國、歐盟近年都在格陵蘭爭奪影響力,該地區因為氣候變化正在經歷轉型。氣候變化、冰川融化,讓北冰洋出現新航道以及資源採集的可能性。 其實在北極地區事務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始終明確。2019年5月,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國一貫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態度參與北極事務。在北極問題上,中方堅持科研主導,主張保護環境、合理利用、依法治理和國際合作。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 中國願與相關各方一道,共同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為北極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