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還在妄想對華“封殺”?媒體:美方忘了四個事實

分享到:
2021-03-16 10:14 | 稿件來源:參考消息

【字號:

  近日,美方兩大舉動值得品味。一是美國再次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出手,在供貨和技術許可上施加更為嚴格、廣泛、常態化的限制。二是美方召集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領導人舉行首次四方峰會,提出打造新冠疫苗供應鏈並加強向亞洲供應,這被外媒廣泛解讀為是在疫苗生產和分配上,抗衡中國影響力。

  美方為維護自身優勢,在高科技領域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公然打壓中國科企早非首次,不需過多解釋。需要特別關註的是第二點,與供應鏈有關,頗有“新穎”之處。自上台伊始,“盟友”和“供應鏈”在拜登政府的表態中就成為高頻熱詞。重新將盟友關系置為外交政策重心,無疑是拜登政府明顯區別於特朗普政府的地方。不過,當拜登政府將“盟友”和“供應鏈”同時統籌考慮之時,則與特朗普政府對華圍堵的政策有更多共同點,即聯合盟友力量,在關鍵供應鏈尤其是高科技供應鏈上孤立甚至“封殺”中國,以維持對中國產業和科技的壓制。

  這個想法在初步概述拜登政府外交和安全優先事項的《過渡時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南》裏已有體現。該報告在兩個方向上著墨甚多:一是鼓吹大國之間的技術競爭正在興起,強調美國要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清潔能源、生物技術和5G通信技術上確保引領地位;二是與盟友特別是所謂“民主國家盟友”一起,共同保衛關鍵的供應鏈和技術鏈的安全。這被美媒解讀為應對中國“挑戰”。值得註意的是,就在戰略指南發布前幾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2021年貿易議程報告和2020年年度報告”,公然宣稱尋求與盟友一起在包括光纖、光電以及其他中國作為關鍵供應者的產業上對中國施壓。同時,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也向國會提交報告,建議美國與日本、荷蘭等關鍵國家一起,制定對華芯片制造設備出口許可政策。

  拜登政府上台已有50余天,各項政策脈絡逐步清晰,盡管“去特朗普化”色彩濃厚,但遏制中國發展的基調沒有本質變化,只是力度和廣度不同。但是,無論是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還是圖謀建立孤立乃至“封殺”中國的供應鏈聯盟,都是看錯了時與勢,在歷史和現實面前裝聾作啞。

  首先,美方有些人可能忘了,新中國科技發展史,就是不依賴於美國、不斷突破封鎖、創造奇跡的光榮史。

  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出口乃至高科技領域交流,從未實質性放開限制,但並未阻止中國取得“兩彈一星”這一舉世矚目的成就。而近幾十年,“嫦娥”飛天、“蛟龍”潛海、“天眼”探空、C919展翅等等,再次證明,中國的科技突破能力一如既往地強勁。得益於遠優於艱苦歲月的科研條件、經濟基礎,當代中國科技“破門”無人能擋。

  其次,美方有些人可能忘了,中國科技發展的後勁和希望,來源於創新,而非美國。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從1978年至2018年,在通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專利申請量上,美國一直領先世界,但自2019年開始,這一冠軍被中國拿去,並在2020年將雙方差距進一步拉大。值得註意的是,飽受美國打壓的華為,連續第四次獲得單個企業專利申請量冠軍。此外,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的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14位,成為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這無疑說明,中國走向創新型國家的步伐堅實而迅速,繼續充實著中國科技突破性發展的基石。

  再者,美方有些人可能忘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可忽視,誰孤立中國,誰就有被孤立的危險。

  自本世紀初,中國就有“世界工廠”美譽,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舉足輕重,而得益於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在保持全產業鏈制造業優勢的同時,日益成為高科技產品的供應方。此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中國逐步轉型為東亞乃至全球最大的最終產品市場之一,在國際供應鏈上的地位逐漸接近美國,成為大部分國家解決出口、提振經濟的“希望之地”。可貴的是,中國從未憑借“家大業大”動輒打壓其他國企業、制裁他國。更可貴的是,國際抗疫的經驗再次證明,中國不是與其他國家搶奪疫苗的自私蠻橫國家,相反,中國成為國際供應鏈中的可靠供應者、“穩定閥”,向世界傳遞了復蘇信心,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也難怪,有外國學者坦言,誰孤立中國,誰就有被孤立的危險。最後,美方有些人可能忘了,自己早就不是當初一呼百應的“老大哥”,寄希望於盟友幫忙圍堵中國,不過是幻想。

  在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深入發展的當今世界,美國沒法將中國塑造成像蘇聯那樣的“共同敵人”。中國與美國幾乎所有盟友之間早已利益交織,在自由貿易、氣候變化、多邊主義上合作密切。盡管美國頗有微詞甚至暗中阻撓,中歐投資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仍然順利簽署,就充分說明,連美國最鐵桿的盟友也不願意在對華關系上與華盛頓亦步亦趨。美國盟友當然歡迎美國“回歸”、加強聯盟,但也不願被過分綁架。他們嘴上可能鬧得兇,卻會有意避免因美國偏執的科技和產業焦慮而貿然去孤立、激怒中國,進而擠壓本國外交空間、損害自身利益。這是最現實也是最有說服力的經濟理性。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