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死亡數破50萬,拜登下令降半旗5日當地時間2月22日,美國新冠疫情死亡數突破50萬大關。短短一年時間,這個數字就超過美國在一戰、二戰和越戰中死亡人數的總和。為悼念這逝去的50萬條生命,當天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悼念儀式,並下令讓美國內外所有聯邦機構降半旗五天。 拜登下令所有聯邦機構降半旗5日 拜登在當天下午發布的總統公告中指出,“作為一個國家,必須要牢記這些教訓,這樣我們才能恢復、團結一心,共同戰勝疫情”。他呼籲所有美國人在日落時分默哀,並下令美國內外的所有聯邦大樓和軍事哨所降半旗五日。 22日下午5點,白宮降下半旗。日落時分,拜登在副總統哈里斯的陪同下,在白宮舉行了悼念儀式和點燈儀式。拜登在發表講話時說到,美國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數比地球上任何國家都要多,“在承認美國大規模死亡之際,我們要記住死去的每一個人和他們曾經的生活。他們是我們認識和熟悉的人”。 “他們(逝者)是我們認識的人。他們就像是我們認識的人。”拜登說道,“我知道當它(親人逝去)發生時妳們卻不在身邊是什麽感覺。我也知道當妳們在他們身邊時,握著他們的手,眼睜睜看著他們離去是什麽感受……(妳們會想起)妳們見面的那個電影院,妳們一起喝過的清晨咖啡。” “但妳們就是這樣被治愈的——妳們需要銘記。”拜登說,“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我知道:他們永遠不會真正地離開。他們將永遠是妳們心中的一部分。” 這不禁讓人回想到,一個月前,也就是在拜登就職總統前夕,他就曾和哈里斯在林肯紀念堂前為逝去的40萬條生命舉行守夜活動。僅一個月後,他又再次主持悼念了活動。 從2020年2月美國發現首例已知病例後,僅用4個月時間死亡數就突破10萬例。到同年9月,20萬例;同年12月,30萬例;2021年1月,40萬例;2021年2月,近50萬例… 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死亡病例占全球250萬死亡病例中的20%,即每673名美國人中就有一人死亡於新冠病毒。美國的總確診數超過2800萬例,占全球總確診數的25%。拜登在講話時也指出,美國的死亡病例要比一戰、二戰和越戰死亡人數的總和還要多。 拜登還表示,盡管已與這種流行病鬥爭了這麽長時間,“但我們不能對悲傷麻木不仁,不能把生命當成一個統計數字,一個模糊的東西,或者新聞來看”。他還樂觀地告訴美國人,“我向妳們保證,我們會渡過難關的”。 同一天,CNN主播布里安娜·凱拉爾 (Brianna Keilar)在播報“美國死亡數破50萬”這條新聞時當場崩潰,聲淚俱下地說到:“很多人對這種天文數字般的死亡人數感到麻木。我知道妳們疲憊、精疲力盡了”。 “很多人還在掙紮著賺錢維生,擔心某一天會咳嗽發燒,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不敢探望爺爺奶奶或者孫子孫女,知道有疫苗妳卻註射不了,還有人在與精神疾病鬥爭。過去一年,大約50萬美國人失去了生命”。 議長佩洛西當天在臨時會議休會前,也帶領眾議院一同默哀,並承諾眾議院將在本周通過拜登提出的1.9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 緊接著,佩洛西辦公室還發布了一份聲明,稱50萬例是一個可怕的、令人震驚的死亡數字,“我們必須迅速行動以結束疫情,隨著拜登的救助計劃獲通過,美國人將知道援助就在路上”。 疫情出現拐點? 在美國死亡數破50萬之際,值得註意的是,美聯社報道指出,過去幾周美國每日平均死亡數和確診數都出現大幅下降。 死亡數已從1月份報告的4000多人/天,降到了平均不到1900人/天。自本月起,美國每日新增確診數也降至10萬例以下,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的首次。根據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2月23日5時24分,在過去約24小時里,美國新增確診病例49816例,新增死亡病例1285例。 《紐約時報》報道也指出,一個月前由於英國、巴西等地出現的新冠變異病毒,導致全球新增病例數激增,每日新增病例超75萬例。然而在這一個月里,轉機似乎出現了,全球新增病例數已降至高峰時的一半。報道稱,全球病例總數的下降,主要是由美國、英國、南非、巴西、德國、哥倫比亞這6個疫情嚴重的國家所推動的。 圖源《紐約時報》
有公共衛生專家將原因歸結於以下因素:人們越來越習慣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病毒的季節性;現有感染人群中自然免疫力增強等。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家凱特琳·里弗斯(Caitlin Rivers)稱,盡管美國沒有實施全國封鎖,但疫情嚴重的社區自願改變行為,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免疫力,或有助於防止節後出現更糟糕的情況。不過也有專家警告說,危險的變異病毒很有可能會使當前的形勢發生逆轉。 不幸的是,對於美國來說,50萬人的去世還不是結束。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預測數據顯示,到今年6月1日,預計美國還將有9.1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此前一日,拜登的首席醫療顧問安東尼·福奇在接受CNN節目采訪時表示,“幾十年後,當人們談起它時,會把它當作這個國家歷史上可怕的歷史性里程碑”,盡管到今年年底美國人的生活將恢復“某種程度的正常”,但在2022年美國人可能仍需繼續戴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