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華政策團隊:核心成員長期合作但意見相左美國總統拜登的內閣基本成型,他的對華政策團隊班底更是備受關注。 2月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文評論稱,拜登的對華政策團隊裏充滿了競爭對手。這些高官之間雖有長期聯系,但他們在氣候、人權和貿易政策上有著各自不同的目標。他們之間如何合作,決定了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將是統一的,還是充滿分歧、容易被利用的。 比如說,同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白宮氣候變化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和中國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對華問題上奉行的路線完全不一致。正在推進一項國際氣候協議的克里主張和中國合作,而坎貝爾則想要大力反擊中國。 他們和自己的現任領導——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都曾在前總統奧巴馬的政府任職,另外奧巴馬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Susan Rice)現在是拜登的國內政策顧問。賴斯的一些前同事說,她也可能會在一些中國問題上發表意見。 沙利文現在需要把這些人的觀點和與財政部、國務院、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的觀點整合在一起。困難的是,這群人的意見往往存在分歧。 比如說,在華為問題上,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上周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沒有承諾繼續執行特朗普政府將華為列入黑名單的決定,而坎貝爾和沙利文之前都認定華為是所謂“安全隱患”。第二天,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就出來擺明立場,稱華為“威脅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一些拜登團隊的外部顧問將上述成員之間的個人差異和優先事項和林肯時期的內閣官員作比較,認為這是一支由競爭對手組成的團隊。但他們也說,考慮到許多高官之間的長期友誼,稱他們為兄弟團隊可能更合適。 “不同機構有不同的目標,”一位拜登政府的高官說,“但是如果困擾前幾屆政府的對華政策之爭再次發生,我會非常驚訝。” 報道稱,拜登政府的戰略正在梳理當中,他們盡管會側重於在國內大舉投資先進技術,但也將在海外尋求民主盟友,建立拜登所謂的對抗中國的“統一戰線”。 不過,就算是拜登的一些盟友也預計,拜登團隊中的裂痕會在人權或產業政策等問題上凸顯出來,就像這些問題曾讓前幾屆美國政府的經濟官員與國家安全官員對立起來一樣。 但拜登政府表示,他們的對華戰略是一致的。 《華爾街日報》稱,在拜登政府內部,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克里和坎貝爾能否進行團隊合作,他們誰將嘗試主導對華關系。 現年77歲的克里直接向總統拜登匯報工作,他曾與拜登在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共事24年。那些與克里共事過的人說,克里不會受官僚主義的限制:他的本能是“上飛機、馬上與中國達成最終協議”。 64歲的坎貝爾過去幾十年時間一直在研究中國政策,並與中國官員有著長期聯系。他和沙利文一起,幫助奧巴馬政府設計了“轉向中國”的對華戰略。 如果2016年是希拉里贏得總統大選,坎貝爾被認為是希拉里政府的頭號國務卿候選人。現在,他的職位低於44歲的沙利文,需要向沙利文報告。兩人曾合作撰文稱,美國需要重新建立“在亞洲和世界其它地區的緊密關系和機構網絡”,以與中國競爭。 針對中美關系,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上月27日發表講話稱,中美要互信,不要誤判。崔天凱說,我們始終認為,中美都可以從對方的繁榮發展中獲益,兩國可以有競爭,但不必做對手,更應當成為夥伴。把中國當作戰略對手和假想敵是嚴重戰略誤判,如果據此制定政策,將犯重大戰略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