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美國人支持特朗普“製造業回流”但他們不願“進廠”……香港新聞網4月18日電(編輯 淩玉輝)特朗普在全球掀起貿易關稅戰,其中一個重要意圖便是迫使企業在美國設廠,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他承諾,關稅政策將為美國工人開啟“新的黃金時代”。 然而,2024年美國卡托研究所的一項民調結果卻揭示了殘酷的現實:高達80%的美國人認為,若更多美國人投身製造業,國家將發展得更好;但僅有25%的人覺得,自己從事工廠工作會讓生活更美滿;更為驚人的是,當時僅有2%的受訪者正在工廠工作。 顯然,美國民眾對製造業的看法存在明顯脫節:他們支持製造業發展,卻不願親自穿上工裝投身其中。 美國總統特朗普。香港中通社圖片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17日報道指出,工業革命曾促使美國工人從農村農場湧入城市工廠。但在過去幾十年裡,這些工廠工人逐漸在服務業找到了新的職業歸宿,涵蓋酒店業、科技業、醫療保健業等幾乎所有不生產實際有形產品的行業。 “美國正處於超越製造業的發展階段。”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賈揚特·梅農此前在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如此表示,“這正是製造業國家努力追求的目標,而特朗普卻試圖逆向而行。” 儘管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近期一次採訪中仍天真地認為:“數以百萬計的人,通過擰小螺絲來製造iPhone,這種事情將會來到美國。” 但如今的美國想要回到過去的製造業輝煌時代已幾無可能。畢竟,“坐在空調辦公室裡輕鬆處理電子郵件的人,可不會急於回到流水線上。”更何況,製造商外包給其他國家的許多工作,本就是美國工人不願從事的,他們不願在服裝廠或iPhone組裝廠連續數小時辛苦勞作。 密歇根大學公共政策與經濟學教授貝齊·史蒂文森表示:“很難想象美國工人願意坐在縫紉機前,拿著每小時7.5美元、8美元的工資重複縫紉工作。即便如此,耐克的生產成本也會因此大幅上升,一雙耐克鞋的價格就會飈升。” 據《金融時報》報道,自1990年以來,美國失去了超過500萬個製造業崗位,但在專業和商業服務領域新增了1180萬個崗位,在與跨國供應鏈相關的運輸和物流領域新增了330萬個崗位。 報道稱,若特朗普政府關稅壁壘的目的是迫使供應鏈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轉移至美國,這將以犧牲這些高價值活動為代價。美國企業需將資源轉向高價值活動,這意味著要縮減服務和研發業務。 另一方面,美國實際上已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目前約有8%的美國工人從事製造業工作,這一比例較1970年的四分之一以上有所下降。然而,特朗普宣布的所有外資新工廠,美國都面臨工人不足的困境。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計劃在鳳凰城地區斥資1000億美元新建的五家芯片工廠。 圖為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台灣“中央社”圖片 美國德勤和製造業協會2024年4月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預計到2033年美國將新增380萬個製造業崗位,但其中約有一半可能會空缺。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眾多,包括勞動力老齡化、移民數量下降、缺乏經過培訓的工人以及職業趨勢的變化等。 “18至29歲年齡段的受訪者對製造業就業的興趣僅有36%。”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員科林·格拉博表示,“我們很難將所謂的巨大需求與我們難以填補現有製造業崗位這一事實聯繫起來。” 此外,恢復製造業崗位并非改善美國就業質量的萬能良藥。美國製造業員工的平均收入如今已低於整體工人的平均收入。幾十年來,美國工會會員人數也一直在下降。經濟政策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喬希·比文斯表示:“我們之所以認為這些製造業崗位是好工作,是因為它們有工會組織。如果我們把大量沒有工會組織的製造業崗位帶回美國,就無法實現就業質量的提升。” 《商業內幕》還提及人工智能發展對製造業崗位的衝擊。自動化對製造業就業的影響比其他任何行業都更為嚴重和顯著,政界和商界領袖也毫不避諱地談論著他們在這方面的設想。報道認為,特朗普設法挽回的任何重工業就業崗位都只是暫時的“借來之物”,未來仍會被淘汰。 圖為美國波音飛機生產線。央視新聞圖片 當提及美國人對製造業回流總體持肯定態度時,有分析指出,這源於民眾對不同經濟時代的懷舊之情——其支持者們以一種理想化的方式談論製造業。 不過,據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報道,社會學家傑西卡·卡拉科認為,那些將美國輝煌過去歸功於製造業就業的人,誤將相關性當成了因果關係。 他們認為,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之所以過著“好日子”,是因為製造業的工作。實際上,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之所以擁有那樣的生活,是因為工會、養老金、高邊際稅率和強有力的社會政策——再加上一點戰後例外主義,以及大量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 二戰後的幾十年是美國國內製造業的鼎盛時期,當時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工人受雇於該行業。那幾十年也是美國人與“美好生活”緊密相連的時期——結婚生子,住在“好”社區的“好”房子裡,靠一個人的收入養家糊口,享受著如幻燈片般精彩的暑假,并在65歲舒適地退休,所有這些都不需要上大學,更不用說背負巨額的學生貸款了。 如今,許多美國人覺得這種生活方式比以往更難實現,他們常常認為,由於國內製造業的衰退,他們無法擁有這種生活方式。 報道指出,從本質上講,一些美國人對工廠的懷舊之情,只是一種不合時宜的沮喪:通過減少工會和削減政府支持來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不穩定的風險。 那些寄希望於特朗普及其恢復製造業承諾的人,可能會讓所有人都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讓我們回到鍍金時代的不平等水平,回到只有強盜大亨才能過上“美好生活”的時代,而其他美國人都在艱難求生。 (完) 【編輯:淩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