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關稅戰帶來了潑天富貴,但“印度製造”恐怕接不住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4月16日電(編輯 李雪萍)被印度政府寄望以“印度製造”挑戰“中國製造”的“生產掛鈎激勵計劃”(PLI)僅推出4年,便由於效果不佳草草退場。而隨著中美關稅戰打響,“印度製造業機會來了”的聲音再度出現。不過,有美媒則表示事情沒那麼簡單…… 新華社資料圖片 美國《紐約時報》15日報道稱,製造業及其帶來的就業被認為是印度崛起成為全球大國的至關重要因素,經濟規模是印度5倍的中國正是通過製造業發展而迅速走向繁榮。然而近十年間,在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印度製造業在本國GDP的佔比反而從15%降至不到13%,遠未達到佔比25%的目標。 4年前,莫迪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PLI計劃,旨在將印度發展為製造業大國。但4年後卻發現,印度製造業的GDP佔比繼續不升反降,製藥業和手機製造業以外多個產業的發展亦未如預期。印度官員上月透露,印方已決定終止這項規模高達230億美元的計劃。 儘管印度政府重申該計劃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印度放棄振興製造業,但在外界看來這依然是“印度製造”雄心的一次重挫。印度智庫學者達爾(Biswajit Dhar)表示,印度可能錯過了最後一次振興製造業的機會。他說:“如果這樣一個大型計劃都失敗了,那你還指望什麼能成功呢?” 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45%關稅,而印度獲得了90天寬限期,這對於試圖成為中國製造業替代者的印度而言,似乎突然之間“多了一些優勢”。 印度人民黨議員坎德瓦爾(Praveen Khandelwal)稱,美國對華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為印度貿易和工業帶來重大機遇”,印度已準備好抓住這個突如其來的機會。 但報道則認為,印度工廠尚未對此做好準備,儘管印度的中小製造企業渴望抓住此次機遇,但那些多年來制約印度製造業發展的老問題依然橫亘在前。 以印度電動車鋰電池製造商LiKraft為例,其創始人巴特拉(Vikram Bathla)表示,技術獲取是目前業務開展的最大障礙,該公司嚴重依賴進口零部件和設備。 在LiKraft的工廠中,數百名工人組裝著從中國進口的電芯,操作著同樣從中國進口的大型機器來焊接電子元件。儘管供應鏈來自國外,但成品標注著“印度製造”。 “我們可以購置設備,而我們也確實買了,”巴特拉談到了另一個難題,“但我們缺少熟練工人來操作這些設備。”他表示,目前很難招到高技術產業所需的人才。 印度中小微企業聯合會秘書長巴德瓦傑(Anil Bhardwaj)指出,缺乏原材料、缺少適用人才、用地成本高、融資困難、政府流程繁瑣、司法系統效率低下等問題困擾印度工業界已有數十年之久。(完) 本文為香港新聞網編譯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李雪萍】
|
視頻更 多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