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1%到0.28%,小行星撞地球概率為何總變?香港新聞網2月21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8日將編號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概率調高到3.1%,使該小行星成為“有觀測以來撞擊地球概率最高的小行星”,但19日又將其概率下調至1.5%。而最新的觀測計算結果判斷,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僅為0.28%,也就是大約360分之一,其“都靈指數”也從3級降為1級。 NASA將2024 YR4小行星撞地球概率調整為0.28%。NASA網站截圖 據《華盛頓郵報》20日報道,根據NASA最新的天文觀測結果,最近發現的小行星2024 YR4撞擊地球的概率已被調整為0.28%。 2024 YR4小行星最初是由智利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後警報系統”望遠鏡在去年12月發現的。根據初步預測,它將在2032年12月22日最接近地球,當時的撞擊概率為1.2%。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的持續觀測和數據的不斷更新,其撞擊地球的概率一路升至1.5%、1.8%、2.1%,日前更達到巔峰的3.1%,隨後又迅速回落,跌至如今的0.28%。 報道指出,天文學家此前就告知公眾,隨著逐步加強觀測,撞擊概率可能會先上升,然後驟降。他們解釋說,這種現象是因為天文觀測者在不斷改進計算結果,先會排除一些不會撞擊地球的運行軌道,而最新觀測結果能算出這顆小行星會如何圍繞太陽運行,從而排除可能導致它撞上地球的一些軌道,這就讓概率計算結果在逐漸攀升後突然降至接近零。 報道稱,儘管如此,天文學家明白仍需要密切關注這顆小行星,因為它的尺寸估計大概是足球場那麼大,如果以每小時38000 英里(超6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撞擊地球,雖然不足以對人類文明構成毀滅級別的威脅,但仍將造成巨大破壞。 英國《獨立報》稱,天文學家的估算顯示,這顆小行星根據當前軌跡,可能撞擊的範圍覆蓋東太平洋、南美洲北部、大西洋、非洲、阿拉伯半島及南亞等地,包括世界人口最多的幾個城市:波哥大、阿比讓、拉各斯、喀土穆、孟買、加爾各答和達卡。 不過,該小行星每隔4年就會靠近一次地球,2028年天文學家還有機會進一步對它進行更仔細地觀測,從而更精確地估算其運行軌跡,以及它在2032年與地球相撞的概率。 另據“上觀新聞”引述上海天文館網絡科普部部長、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施韡稱:前兩日正值滿月,強烈的月光干擾導致小行星觀測能見度降低,數據採集受限;而隨著月光干擾減弱,觀測條件改善,觀測數據增加,軌道測算精度也隨之提高,這也是導致這兩日撞擊概率大幅波動的主要原因。 “都靈指數”是一種對與小行星和彗星等近地天體撞擊危險進行分類的相對簡單的方法。施韡介紹,當小行星直徑在20-100米之間,撞擊地球概率超過1%就會觸發3級。都靈危險指數從0到10遞增,代表地球受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程度遞增。 中國天文專家此前表示,目前的撞擊概率只是一個估值,眼下更重要的是開展持續觀測和軌道測算。即便未來對人類構成明確威脅,防禦策略也有很多,中國目前已開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全球科學家也正以“行星防禦”為紐帶展開協作。(完) 【編輯:石歡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