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好萊塢電影《美國內戰》引發美國兩極評價

分享到:
2024-05-09 08:4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9日電 由好萊塢獨立片廠A24推出的新片《美國內戰》(又名《內戰》)已確定引進國內上映。這部對美國社會進行大膽虛構的作品,在美國本土上映後引發不小的爭議和反思。回顧近年來此類作品,大都曾產生強烈的社會反響,而其背後正是對美國政治和社會日漸陷入“割裂”的警示和批判。

電影《美國內戰》海報

自4月12日在北美上映以來,《美國內戰》全球票房突破1億美元,其中北美6200萬美元,成為A24第二部全球票房破億的電影(首部是《瞬息全宇宙》1.43億美元)。這個成績對於一部預算僅5000萬美元的獨立製作來說可圈可點,且日後在中國等海外市場上映,票房有望再上一個台階。該片用“反烏托邦”的幻想手法,講述美國在不久的將來爆發影響全國的內戰,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州脫離聯邦,向華盛頓發動戰爭,記者們在克斯汀·鄧斯特飾演的資深戰地攝影師帶領下,組成了一支專業團隊,不僅穿越戰線并設法生存下來,還把目標設在華盛頓特區,希望在美國總統向分裂軍事力量投降前對其進行採訪。

該片在美國上映前後備受當地媒體和觀眾關注,同時一些營銷方式也遭遇質疑,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病毒傳播”的AI海報,引發部分專業人士對於人工智能濫用的擔憂。至於該片的藝術水準和質量,部分歐美主流媒體給予認可,《今日美國報》稱讚該片是“接地氣、演技精湛,同時也是一部發人深省,發自內心的反戰電影”。“銀幕咆哮”網站認為該片讓觀眾見識到戰爭的殘酷和新聞客觀的必要性。在《芝加哥太陽報》看來,《美國內戰》的格局不只在美國國內:“隨著戰爭在世界多個地區肆虐,政治暴力也成為國家結構的一部分,人們無論身處何處,都有可能遭遇‘內戰’。”

不過,也有《每日銀幕》等媒體認為該片內核空洞,《名利場》則指出,“導演加蘭拒絕將美國內戰和現實背景關聯起來,這更像是一種逃避,而非高尚的克制和平靜。”還有幾家美國主流媒體明顯厭惡這部作品,《華爾街日報》批評該片導演加蘭“用一種荒謬的動作英雄熱情來擺脫創作陷阱,這非常愚蠢”。《時代》認為該片“空有一種現代美國背景下的僵屍電影氛圍,卻遠不如喬治·羅梅羅(恐怖片大師)有效,最多算是一部幽默化的B級片,而不是嚴肅的作品”。《紐約客》更是直斥“這就是個宣傳片,一部名副其實的叛軍招募視頻”。

對於《美國內戰》所涉及的當地社會和政治敏感層面,的確在任何場合都容易引發爭論。正如《紐約時報》所指出的,“這部影片的話題性如此之高,以至於人們都忘記了這是一部電影——具有電影的形式和美學,而不是一篇反思論文或評論諫言。如果只是通過題材而非藝術性、世界觀來吸引觀眾注意,那它本質上就是一種廣告。”

作為當今北美最炙手可熱的獨立製片廠,A24最擅長的就是挖掘社會話題,例如《瞬息全宇宙》中的美國亞裔族群、《月光男孩》中的非裔和性少數群體、《佛羅里達樂園》中的美國底層赤貧人群和兒童等。相比迪士尼、華納等大片場製作的闔家歡題材和科幻動作大片,獨立片廠更樂於在種族、性別、政治議題上尋求突破。近年來,奧斯卡等主流獎項也有意向此類現實題材傾斜: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聚焦白人和非裔“和睦相處”,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美國小說》則反向諷刺這種白人主導的“政治正確”。

《綜藝》認為,現實中的美國如今隨著大選臨近,政治元素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作品中,哪怕有好萊塢片廠想要避免捲入政治色彩濃厚的宣傳中,他們也躲不開這場“文化風暴”,畢竟他們將要面對的是美國歷史上最割裂的總統大選。從迪士尼的《小美人魚》《光年正傳》到去年的《自由之聲》《芭比》,甚至是今年的科幻片《沙丘2》,都有人從政治、種族和宗教角度解讀,“美國人正在對每一件小事都愈加敏感,難逃偏見和爭議,說到底,這都是拜美國政治和大選所賜。”(完)

【編輯:胡雪石】

視頻

更 多
23秒答對全部20道題目!國安問答挑戰賽的冠軍居然是......
小作坊到大公司的標誌是什麼?“大疆教父”李澤湘給出答案
【通講壇】特朗普說過 他當選後24小時解決俄烏衝突,能做到嗎?
李娜李小鵬與香港學生分享交流 欖球玩起來!
內地企業出海第一步 業內專家:強烈推薦來香港
選舉賭局 美國大選百年來首次!讓人神經緊繃的,還不止這些
鋸子也能做樂器?李克勤演唱會同款鋸琴演奏來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