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CNN記者上了菲律賓的海警船……

分享到:
2024-03-11 15:5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11日電 微信公眾號“玉淵譚天”11日刊文《CNN記者上了菲律賓的海警船……》,剖析這一場精心策劃的炒作行動背後又藏著什麼樣的心思。

文章指,菲律賓在南海,又有小動作:

3月5日,菲律賓違背自身承諾,刻意派出2艘海警船、2艘運補船擅闖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鄰近海域,向其非法“坐灘”軍艦運送物資。期間,一艘菲海警船無視中方一再警告,故意衝撞中方正常執法的海警船。而菲此次行動的隨行人員中,藏著一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記者。

第二天,CNN不僅發布了一段畫面,稱記者目睹了中國與菲律賓的“大規模對抗”,還刊發了一篇這名記者的特稿,描述自己面對中國的包圍,在“寡不敵眾”的菲律賓船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图片

相關報道在境外社交媒體上很快就收獲了多次轉發,而“譚主”藉助相關檢測算法發現,轉發中,有62個疑似為社交機器人的賬號。

“譚主”評價道,從最初表態稱中國“欺負”自己,到開始發布一些精心剪輯的畫面,再到邀請“外援”CNN上船,甚至還動用了社交機器人,菲律賓的“賣慘”手段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嫻熟。

文章回溯道,去年開始,菲律賓頻繁在南海攪局,並炒作中國在利用軍事優勢“欺凌”菲律賓。

這其中,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准將傑伊·塔里埃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傑伊·塔里埃拉是在2005年加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2022年底,他晉升為准將,成為菲律賓軍警史上最年輕的將級軍官。

“譚主”翻看了傑伊·塔里埃拉此前的言論發現,“預算”是他頻繁提及的關鍵詞:

2019年,傑伊·塔里埃拉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到,國家預算限制了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現代化;

2020年,傑伊·塔里埃拉表示,菲律賓的軍費一直偏向於陸軍,而菲律賓海軍面臨著和陸軍的資源競爭,如果不對海軍進行扶持,那它永遠無法獨立成長為一支強大的力量;

2023 年,傑伊·塔里埃拉表示,由於我們的預算微不足道,裝備也急需升級,所以很多民眾質疑我們維護國家主權的能力,盡管這令人沮喪,但這並不動搖我們履行自己的職責。

傑伊·塔里埃拉連續多年的發聲終於得到了回報,根據最新披露,菲律賓不僅大幅增加了海岸警衛隊的軍費,還擬在2024年為海岸警衛隊新招募4000人,在未來10年內將海岸警衛隊擴員到11萬人。

要知道,菲律賓現役總兵力,也就這個人數。

文章一針見血指出,傑伊·塔里埃拉把中國,視為了“哭窮”的密碼。

去年,新官上任的傑伊·塔里埃拉多次表示,菲律賓民眾對於海岸警衛隊的關注不夠。為了增加曝光度,菲海岸警衛隊開始策劃一些博人眼球的事件。

去年12月的一件事,就是典型案例。

去年12月10日,菲方派出船隻擅自闖入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鄰近海域,企圖向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運送建築物資。當時,中國海警依法對菲搭載建築物資的船隻採取管制措施,對菲運送生活必要物資的船隻,秉持著人道主義的原則,中方作出臨時性特殊安排。

而菲武裝部隊的總參謀長,就藏在這條運送生活物資的船上。在混上非法“坐灘”軍艦後,這位總參謀長拍了一張照片,而菲律賓媒體對這張圖進行了大肆炒作,稱總參謀長“視察”了自己的部隊。

偷雞摸狗的操作被炫耀式炒作,結果,只能是被嘲諷。

事實上,在上任之後,傑伊·塔里埃拉也意識到,這種炫耀式的炒作並不適合菲律賓,相反,“賣慘”才是更適合自己的操作——畢竟,中菲之間確實存在客觀上的差距。

於是,怎麼能講好中國“欺負”菲律賓的故事,成了傑伊·塔里埃拉的首要職責。

為此,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弄來了無人機,在水下,也有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潛水員拿著攝像機進行拍攝。

有了新裝備,菲律賓加大了非法闖入中方南沙群島仁愛礁鄰近海域的頻次,而中國海警一直依法依規實施管制措施,為了能夠拍攝到更多“素材”,菲律賓開始主動挑釁,甚至故意衝撞中方海警艦艇。

菲律賓在南海攪局,也引發了美國媒體的關注——自新一屆菲律賓政府上台到去年年底,美媒對菲律賓在南海攪局的報道,幾乎是往年的2倍。

而傑伊·塔里埃拉也適時出來表態,希望得到更多國際記者的支持。他表示,未來,讓媒體參與行動將會是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工作的一部分,這樣能讓記者們“親眼看到”並“證明”中國對菲律賓做了什麼。

於是,就有了開頭CNN記者上船的那一幕,這是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幾十年來首次允許外國記者登船。

這名CNN記者,叫做伊萬·沃森。伊萬·沃森的履歷,十分“光鮮”:

“阿拉伯之春”時,他在埃及控訴當地政府禁止記者報道抗議活動;

在土耳其時,他被土耳其官方稱為“特工”;

2014年,他被調往中國香港,在報道香港非法“佔中”案,他表示支持那些被抓捕的“活動人士”。

請這樣一位記者來南海做報道,傑伊·塔里埃拉的心思,顯而易見。

“譚主”翻看了伊萬·沃森關於這次上船的報道,確實很“專業”——他描摹了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在面對中國海警時的緊張氣氛,也提到了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條件的艱苦,但卻不願承認,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船無視中方一再警告,故意衝撞中方海警船。

諷刺的是,伊萬·沃森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一段告誡年輕記者的話:

不要偷工減料,不要撒謊,不要玩弄名言——你所擁有的只是你的聲譽。一旦你被發現編造或誇大某事,從那時起,你就會做一個編造故事的人。不要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傷害自己。

這篇報道中,“譚主”還看到一個眼熟的名字——雷·鮑威爾。譚主在之前曾提到過,雷·鮑威爾幾乎是美國媒體報道南海時,出現頻率最高的人物之一,其所領導的斯坦福大學“妙手計劃”,專門在南海問題上,配合菲律賓營造“受害者”形象,成為美國媒體的觀點源。

文章還介紹,CNN的報道發布後,事件也引發了菲律賓本地媒體的轉發和討論,其中就包括Rappler、Vera Files、菲律賓事實調查中心等以“獨立事實核查”為名的媒體機構。

但有調查發現,這些號稱“獨立”的媒體背後,有美國基金會和中央情報局的資金支持,而這完全違反了禁止外國控制或擁有菲律賓媒體的憲法條款。

以Rappler為例,菲律賓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現,Rappler接受美國慈善投資公司奧米迪亞網絡 (Omidyar Network)的資助。

Vera Files的創始人則是一家美國非營利性組織波因特“國際事實核查組織”公開的董事會成員。

而不論是奧米迪亞網絡,還是波因特“國際事實核查組織”,都跟一個美國國務院的下設機構全球接觸中心(GEC)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美國聯邦政府補助金流向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查到,研究中國在菲律賓的活動,正是全球接觸中心款項支持的項目之一。

能夠調動這樣的資源配合自己的“賣慘”敘事,是傑伊·塔里埃拉的人脈,還是能力呢?

事實上,在這方面,菲律賓國內關於傑伊·塔里埃拉的負面討論不絕於耳。

有人稱他故意製造同中國的摩擦是在為美國的利益服務,這些說法的依據,來自於傑伊·塔里埃拉的經歷。

傑伊·塔里埃拉曾在日本重點參加了一個由日本海上保安廳設計的項目。從這個項目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它的培訓重點,不止在於海事安全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社交技能”。根據其官方描述,通過參加這個項目,學員可以建立起一個全球人際關係網。

2021年,當新一屆的美國政府上任,開始重振美國的全球聯盟網絡,傑伊·塔里埃拉在這一年接連加入了好幾個美菲的雙邊合作項目。太平洋論壇“美國—菲律賓下一代領導人倡議”就是一個代表。

太平洋論壇是美國關注亞太安全問題歷史最悠久的一個組織,2021年,為紀念美菲結盟70周年,太平洋論壇特別組織了以安全為重點的美菲印太對話系列活動,這個倡議就是成果之一。

根據開源信息,“美國—菲律賓下一代領導人倡議”雖然名義上是雙邊合作倡議,但實際上背後有很明顯的美國主導色彩。從資金來源來看,這個項目是美國國務院資助的,這些資金的具體撥發和落地,也是由美國駐菲律賓使館來承擔的。

正是因為傑伊·塔里埃拉與美國有這樣直接的金錢利益關係,去年8月以來,當傑伊·塔里埃拉蓄意挑動與中國的衝突時,有賬號在社交媒體上提出了質疑,傑伊·塔里埃拉是不是美國中情局的特工?

當然,美國是南海的域外國家,想要插手南海局勢,更多地要依靠所謂的盟友。

這樣的思路,也在傑伊·塔里埃拉後續的工作中有很大程度的體現。

他在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的博士論文,就開始了“賣慘”的敘述,稱中國的崛起是東南亞國家要共同面對的挑戰,東南亞國家需要聯合起來,發揮好海岸警衛隊的作用,以面對這樣的挑戰。

他也曾提到,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要變得強大,並不只是擁有更多的船,因為這會增加維護和運營成本——海岸警衛隊沒那麼多錢。

更“巧妙”的方式,是爭取盟友的支持,讓他們與菲律賓“站在一起”。

去年6月,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就與美國海岸警衛隊、日本海上保安廳在菲律賓巴丹省附近海域舉行聯合海上演習。這是三國首次舉行海上執法機構的聯合演習。

演習結束後不久,菲律賓安裝了日本製造的空中監視雷達系統。兩國還計劃盡快達成協議,允許在彼此的領土上部署軍事力量。

要知道,菲律賓民眾曾歷經多年抗爭,趕走了在國土上的外國駐軍,而現在的菲律賓政府,正在讓菲律賓民眾此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這些舉動,也難怪有人會質疑傑伊·塔里埃拉是美國的間諜。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充當美國戰略的“前鋒”,其下場是怎樣的。

那樣的結局,不是“賣慘”,而是“真慘”。(完)

【編輯:吳一帆】

視頻

更 多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