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如此對待華人,美國不僅搬石砸腳、更是舉槍爆頭”

分享到:
2021-11-29 16:08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美國司法部為打壓中國搞出來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已然讓美國科學界怨聲載道。

當地時間11月28日,《紐約時報》報道稱,寒蟬效應已經籠罩了美國各大學,無論是華裔科學家胡安明遭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誣告的經歷、美籍華裔科學家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調查中涉嫌種族歧視”的研究報告,還是美國各大學近2000多名學者聯名寫給美國司法部長的抗議信,都足以反映出美國科學界對當下現狀的不安與恐懼。

報道指出,華裔科學家在美國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的同時,中國正在經歷人才回流,在過去十年中,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被充足的資金、令人欽佩的頭銜和民族自豪感吸引回國。而在近幾年,美國糟糕的科研環境也成為了中國科學家回國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國斯坦福大學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表示,美國的大部分智力技術力量都來自移民,而如今美國的情況甚至都不算是“搬石砸腳”,而是“舉槍爆頭”。

美國斯坦福大學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 圖源:《華盛頓郵報》

在《紐約時報》這篇題為《美國搜捕“中國間諜”,大學科學家強烈反對》報道中,開篇就給出了結論:寒蟬效應已經籠罩了美國各大學,將導致學術人才外流,可能對美國不利而對中國有利。

一度被各國科研人才視為“學術寶地”的美國,為何走到了今天這副局面?這與美國司法部為打壓中國搞出來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脫不了幹系。

2018年11月,美國司法部正式啟動“中國行動計劃”,要求94個地區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因此開始在美國高校四處搜尋所謂的“中國學術間諜”。

雖然這項行動已經讓美國司法部門陸續提起了數千起訴訟,但美國知名律師彼得·蔡登博格撰文指出,其中大多數訴訟僅僅是基於華裔科學家在文書工作中的錯誤,而這些科學家其實並沒有接受過關於復雜的撥款申請程序的培訓,“因此在申請撥款過程中出錯在所難免”。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在美國工作的加拿大籍華裔科學家胡安明就是“中國行動計劃”的受害者之一——FBI特工不僅跟蹤監視胡安明及其家人近兩年,還向胡安明所任職的美國田納西大學宣稱他是“中國間諜”,要求大學配合調查,導致他一度被開除。

雖然FBI特工在後來承認根本沒有找到胡安明是“中國間諜”的證據,但他還是被指控未上報他在北京工業大學的夏季兼職活動,有意欺騙了向他撥款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他被控六項電信詐騙與虛假陳述罪名,將面臨最高20年有期徒刑。

所幸,胡安明最終被宣告無罪。但報道指出,胡安明在調查期間被軟禁了18個月,既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就連律師費用也是從網上眾籌平台獲得的。雖然田納西大學後來提出恢復他的工作,但他在美國的合法移民身份仍然具有不確定性。

“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間。”胡安明在事後接受采訪時表示,“我的基本人權被侵犯了,我的名譽被毀了,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傷害,我的家人也受到了傷害。這不公平。”

曾遭到FBI誣告的華裔科學家胡安明 資料圖

胡安明的經歷只是美國華裔科學家遭受無端打壓的一個縮影。報道指出,一些被《紐約時報》采訪的在美國大學任職的華裔科學家表示,自己被強制接受的關於“外國幹涉”的培訓所羞辱——培訓中只列舉了華裔科學家“被外國幹涉”的所謂“案例”。他們還擔心與來自中國的另一位科學家進行合作或者在填寫某項申請表格時出現紕漏,因為這都會為FBI特工的調查提供由頭。

而且,美國科學界的不安情緒還在加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美籍華裔教授據詒光表示,美國宇航局(NASA)曾在2010年邀請他幫助制定美國火箭技術的未來計劃,他也欣然應允,但如果類似的邀請放在今天,他一定會拒絕。

“不是因為我不想,是因為我不敢。”據詒光說,學術機構對華裔科學家的關註太過強烈,與該NASA合作的自豪感不值得他和他的家人去冒可能的風險。

今年10月,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與亞利桑那大學共同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美國工作的1949名頂級華人和非華人科學家中,超過四成的華人科學家(包括美籍華裔)認為自己受到了美國政府的種族歧視,而在非華人科學家中這個數字只有8.6%。

此外,近四成華人科學家表示,種族歧視問題導致自己難以獲得科研資助,這一比例是非華人科學家的約2.7倍。

據《紐約時報》報道,目前,美國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近2000名學者共同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表達了對“中國行動計劃”刻意針對華裔科學家的擔憂,並要求美國現任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終止這項計劃。

美國華人組織“百人會”與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報告截圖

為何中國對美國科學界如此重要?報道稱,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由於美國聯邦政府對美國大學基礎科學研究的資助停滯不前,科學家們開始尋找其他資金來源。因此,急於擴大其全球足跡的美國大學促進了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同行的合作。美國研究人員也利用了中國不斷增多的機會,包括人才招聘項目、利潤豐厚的咨詢合同、榮譽稱號和自主等。

不過,《紐約時報》在報道中倒也不忘跟風炒作所謂“中國間諜”的論調,聲稱中國政府有時會利用中美之間的科研合作關係鼓勵美國公司轉讓知識產權,或者選擇直接竊取。

同時,報道還引述美國司法部發言人的說法稱,司法部致力於反擊中國破壞美國國家安全的行為。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不過,無論美國如何炒作,華裔科學家在美國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仍是事實。

報道也指出,中國此時正在經歷人才回流,在過去十年中,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被充足的資金、令人欽佩的頭銜和民族自豪感吸引回國。而在近幾年,美國糟糕的科研環境也成為了中國科學家回國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美國)的大部分智力技術力量都來自移民。”美國斯坦福大學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說道,“這不是在搬石砸腳,而是在舉槍爆頭。”

【編輯:俞丹鳳】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