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研發日冕儀成功獲得白光日冕像分享到:
![]() ![]() ![]() ![]() ![]() ![]() 中國自主研制的50毫米白光日冕儀近日成功觀測到內日冕,並獲得了白光日冕像。 太陽的大氣層由里到外分成光球、色球、日冕三大層次。“日冕是最外層結構,很難被觀測到,原因在於日冕的物質密度稀薄,亮度比太陽圓面中心至少弱20萬倍,再加之地球大氣對太陽光的散射會嚴重幹擾日冕觀測,因此在日冕儀發明出來之前,研究者只能在每年發生日全食的時候去觀測日冕。”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太陽物理首席科學家林雋說。 如何制造出能產生“日全食”景象的日冕觀測儀,如何找到合適的觀測址點,一直都是太陽物理工作者的挑戰。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劉煜團隊經過10余年的踏勘選址,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無名山找到了優良的太陽觀測址點;山東大學(威海)和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團隊經過10余年努力,研制出了50毫米口徑的白光日冕儀。三方通力合作,於2月27日11時至15時在無名山成功獲得了內日冕白光像。 林雋說:“觀測日冕的首要技術是在望遠鏡中有一個結構能將從太陽圓面直接來的光完全擋住,並且將望遠鏡內部各結構對光線的散射抑制到最低水平,再用特殊光學結構來產生‘人造日全食’景象。團隊研制的日冕儀成功完成了這一任務,證明我國已經掌握了白光日冕儀的設計和制造關鍵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方成在評價這一成果時說:“這是一個好的開端,為以後大日冕儀的研制提供了經驗,也證明稻城具有很好的視寧度和透明度。” 團隊計劃於今年8、9月份利用氣球搭載的方法用該日冕儀在距地面20公里至100公里範圍內開展觀測,考察和研究日冕中的磁場結構與等離子體分布,及其可能的演化過程。 (原標題:我國自主研發日冕儀成功獲得白光日冕像)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