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天眼10%觀測時間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分享到:
2021-02-08 10:36 |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月5日在貴州考察調研時,親切會見了“中國天眼”項目負責人和科研骨幹,通過視頻察看“中國天眼”現場,並同總控室的科技工作者代表連線,向他們並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拜年。

  中新社記者6日探訪了被譽為“中國天眼”大腦的中國天眼總控室。

  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有“中國天眼”之稱。“中國天眼總控室是望遠鏡的大腦,望遠鏡怎麽動?指向哪?全部是在總控室這邊進行完成。”“中國天眼”測控工程師孫純告訴記者,“總控室分為控制、計量、科學記錄等模塊,模塊之間的相互配合讓望遠鏡精確的指向觀測的天體,從而能精確的接收信號。”

  經“中國天眼”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討論,“中國天眼”將於2021年4月起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相關負責人對中新社記者透露,本次開放是一個逐步的過程,4月“中國天眼”將有10%的觀測時間對國際同行開放,屆時“按照項目評審的打分情況,在這10%的時間內進行分配,預計競爭會比較激烈”。

  負責觀測計劃安排的孫純告訴記者,“中國天眼”的觀測規劃小組來統籌分配全球科學家的觀測時間。“國際科學家提出申請後,由專門的委員會進行評價,評出等級後再分配每個項目的觀測時間,最後由我們進行項目的建立確定觀測時間。即將開啟的國際合作是中國天眼總控室的重點工作之一,立誌於當好“螺絲釘”的黃夢林想的是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從而能更好地與海外客戶交流。

  “中國天眼”數據中心運維工程師黃夢林對記者說:“我的工作是要確保把FAST每天接收到的海量信息保存好,並提供給科學家們,希望他們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經歷了調試、試運行和正式開放運行後近6000個機時的觀測服務積累,目前“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靈敏度穩居世界射電望遠鏡之首,可有效探索的空間範圍體積遠超此前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

圖為“中國天眼”總控室所在的綜合辦公樓。 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中國天眼”從預研到完成花費了26年的時間,近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後繼投入到這個項目中。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300余顆,基於天眼數據發表的論文達40余篇,其中快速射電暴相關研究成果入選《自然》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

  正是依托一系列的中國創新、中國智慧才有了如上的成果。重量達30噸的“中國天眼”饋源艙則是最亮眼的“掌上明珠”,這個由6根鋼索拖動的平臺重達30噸,專門負責收集望遠鏡反射面接收到的外太空信號。

  “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給饋源艙一個精確的定位,確保它能夠精確地到達反射面的焦點位置,能夠精確地接收反射面匯聚的電磁波。”“中國天眼”測量工程師宋本寧負責的正是饋源艙和反射面的測量工作,“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坍塌是一個警示。如何保證望遠鏡能繼續領跑世界,在天文領域能夠繼續為天文學家提供更多的觀測基石,是對天眼運維團隊的挑戰。”

  宋本寧說:“我們將探索新的方法,保證望遠鏡能正常、安全、有效、長久的運行。首先我們要保證望遠鏡的正常運行,然後跟上時代發展需要,更新我們的技術,確保望遠鏡能夠始終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

  “積小勝為大勝”是黃夢林工作的真實寫照,“我們都是只幹自己的小事,但這些小事累積起來,就是把‘中國天眼’運行好,然後可以出世界性的科研成果,讓我們很有成就感、榮譽感。”

  在外人眼中頗為神秘的“中國天眼”運維團隊,其實是一個“青春之師”,平均年齡有30余歲的他們輪休時也有精彩的業余生活。酷愛運動的宋本寧時不時地會和夥伴們來一場足球賽;來自天南海北的夥伴會和黃夢林分享家鄉的精彩故事和美食;有專家學者來交流時,孫純會感到有思想的碰撞……

  臨近中國農歷春節,“中國天眼”運維團隊期望“中國天眼”新一年能有更多的成果,希望有更多的有誌青年投身於“中國天眼”的事業之中。

視頻

更 多
李家超到訪黃大仙 就《施政報告》聽取市民意見
【通講壇】香山論壇務實對話 南海問題各國態度如何?
香港警察學院結業會操|簡啟恩:現在社會平穩安定 實仍暗湧處處
美國反華議員逼問英特爾高管 試圖給中國潑髒水:天吶!為什麼你就是不願意這麼做?
陳水扁給柯文哲“送暖”用意如何?
哈里斯對戰特朗普 這一局誰贏了?
香港青年聯合國發聲:關於香港 這些數字足以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