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2025)年江南始祖泰伯公紀念典禮在無錫鴻山隆重舉行香港新聞網4月12日電 4月10日,乙巳(2025)年泰伯紀念大典在無錫鴻山泰伯陵舉行。來自中國30多個省市、港澳台地區,以及法國、加拿大、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吳氏宗親代表齊聚吳文化發源地,共同緬懷江南人文始祖泰伯,弘揚至德精神,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三千多年前,泰伯“三讓天下”,南奔荊蠻,建立江南地區首個文明古國“句吳”,開創了燦爛的吳文化。無錫作為其肇基之地,至今仍保留泰伯墓、泰伯廟等重要歷史遺跡。自2006年起,無錫每年舉辦盛大的泰伯紀念典禮,19年來,這一盛會已從地方性紀念活動發展為世界性的吳文化代表慶典,每年吸引大量海內外吳氏宗親前來尋根祭祖,感受吳地的古韻今風。 暮春的泰伯陵蒼柏滴翠,彌漫著莊重而肅穆的氛圍。隨著鐘鼓聲響徹雲霄,祭祀儀式正式拉開帷幕。全體吳氏宗親代表肅然站立,整理衣冠。“樹高千丈,必有其根。江流萬里,必有其源。”司儀深情開篇,引領眾人向泰伯公神像行注目禮。隨後,總主祭帶領大主祭、主祭依次進行點燭、升香、獻帛等傳統議程,敬獻爵、箸、花環、三讓團子等祭品,表達對先祖的無限敬仰與追思。總主祭恭讀祭文,祈福世界和平、民族團結、國家富強,為吳氏後裔祈願平安、健康、和睦、興旺。最後,全體參祭者依序上香,拜謁泰伯墓。祭祀儀式嚴格遵循《周禮》古制,從迎神、初獻、亞獻、終獻,到撤饌、送神,每一環節都嚴謹有序、一絲不茍。通過莊嚴肅穆的傳統禮儀,讓海內外吳氏宗親共同感受血脈相連的文化認同和精神共鳴。 “泰伯文化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精神紐帶,是凝聚民族情感、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新吳區泰伯文化研究會會長吳新指出,舉辦紀念典禮,既是對先祖豐功偉績的崇高禮讚,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要不斷激發泰伯文化的內生動力,推動泰伯精神的深度傳承,使其綻放新的生機與活力。 本屆大典創新設立了“至德功勳人物”頒獎環節,表彰2024年度在文化傳承、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吳氏宗親,樹立新時代文化傳承典範,弘揚泰伯精神在當代的生動實踐。 現場,“泰伯至德基金”正式揭牌。該基金由無錫市新吳區慈善總會與新吳區泰伯文化研究會共同成立,將採用“文化造血+慈善輸血”雙輪驅動的模式,通過專項資助、活動孵化、跨界合作等形式,構建可持續的文化傳承生態圈,為區域慈善品牌建設注入新動能,讓泰伯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慈善之光。 據悉,本次活動由無錫市新吳區泰伯文化研究會主辦,無錫市吳文化研究會、無錫市新吳區泰伯陵吳文化交流協會協辦。活動積極整合學術研究、非遺展演、文旅融合等多元形式,著力將泰伯文化打造成為江南文化的精神標識和無錫城市金名片。未來,主辦方將繼續挖掘泰伯文化的深刻內涵,以泰伯文化為紐帶,深化國際文化交流合作,助力長三角文化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文化競爭力 。 【編輯:李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