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版平準基金重磅登場 政策組合拳釋放三大市場信號

分享到:
2025-04-08 20:3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8日電(記者 黎金良)4月8日,中國資本市場迎來關鍵轉折點——中央匯金公司正式明確其作為“國家隊”的類平準基金定位,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則承諾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這一組合拳的推出,不僅是對前一天“黑色星期一”A股暴跌的緊急應對,更是中國金融監管層對資本市場長期穩定機制的重要布局。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翻查資料,平準基金並非中國獨創,而是國際金融市場應對極端波動的常見工具。歷史上,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通過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向市場注入超4000億美元流動性;日本央行長期通過購買ETF干預股市,持有量曾佔日股總市值的5%以上;韓國則在19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危機中兩次設立股市穩定基金,其中前者規模達到當時市值的8.9%。

中國對平準機制的探索始於2015年股災,當時通過證金公司、中央匯金等“國家隊”入場穩定市場。但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此前並未正式設立冠以“平準基金”之名的專項基金,而是通過國有金融機構的市場操作實現類似功能。此次中央匯金明確類平準基金定位,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穩定機制進入制度化、透明化的新階段。

中國人民銀行同步承諾的再貸款支持,解決了平準基金最關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際經驗表明,成功的平準基金需要有穩定的資金保障,如美國TARP資金來自財政部發債,日本央行ETF購買資金直接來自基礎貨幣投放。中國選擇由央行提供再貸款,既避免了財政直接出資可能引發的爭議,又能確保資金規模的靈活性。

中央匯金和央行的聯合聲明雖簡短,但向市場傳遞了多層次的政策意圖。

首先是“底線思維”的明確宣示。公告強調“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並特別指出“該出手時將果斷出手”,這實際上是向市場宣告了政策底的存在。在4月7日A股暴跌後迅速發聲,體現了監管層對市場恐慌情緒的零容忍態度。

其次,投資理念的引導轉型。中央匯金強調將“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而非集中買入個別權重股,這表明平準基金的操作將更注重市場整體穩定性而非單純拉抬指數。同時,公告多次提及“耐心資本”“長期資本”的概念,旨在矯正A股市場短期投機盛行的風氣。這與2025年1月發布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形成政策呼應。

最後是政策工具箱的升級擴容。央行承諾的再貸款支持,實際上構建了無限流動性供給機制的預期。與傳統平準基金不同,這種安排使得干預規模可以隨市場情況動態調整,避免了固定規模基金可能面臨的“彈藥”不足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並未公布具體資金規模,這種“模糊策略”反而增強了政策威懾力。(完)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夏寶龍: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必將背負歷史罵名
【通講壇】特朗普又變卦?專家:他對貿易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回應美國關稅威脅:很多時候我們是海外客戶唯一的選擇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 中國商家覇氣喊話:你在別的地方買不到這麼多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