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在京開幕 月球正背面樣品首次同台展出

分享到:
2025-04-02 11:0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日電 4月1日,“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展覽全球首次對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樣品,上百件珍貴實物與圖文史料首度集體亮相。本次展覽為期2個月。

這是展覽現場展出的嫦娥六號岩屑樣品和嫦娥六號粉末樣品。新華社記者劉禎 攝

展覽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為主線,圍繞工程歷史背景、研製歷程、主要成就、未來任務等,以實物實證與歷史檔案相結合的敘事方式,系統展示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項以來,以“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為引領,走出了一條高質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

從“嫦娥一號”開啟中國深空探測篇章,到“嫦娥三號”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烙下中國月面印記,從突破月背中繼通信技術架設地月“鵲橋”,到“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攜月壤凱旋。中國探月工程,一步步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部分“領跑”。

據新華社報道,本次展覽是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採集的月球樣品首次同時展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同時近距離對比觀看月球正面和背面樣品,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

吳偉仁院士介紹,嫦娥五號的月壤採自月球正面的“風暴洋”,這裡的岩石形成於約20億年前,是迄今為止人類獲取的最“年輕”的月球樣本。嫦娥六號的樣品採自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阿波羅撞擊坑”,這是月球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擊坑,能夠追溯月球45億年的演化史,為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提供線索。

當前,針對月球正背面樣品開展的研究已獲得一系列原創性科學成果,為人類拓展認知做出了中國貢獻,例如發現了月球第六種新礦物“嫦娥石”等。未來,中國還將開放更多的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共同開展研究,獲得更多科學發現,造福全人類。

據悉,中國在月球探測方面還將發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其中,嫦娥七號預計在2026年前後發射,將對月球南極環境和水冰資源進行勘察探測;嫦娥八號預計在2028年前後發射,將開展月面科學試驗和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

據介紹,當前已開展研製第一台在月球“打磚”的機器,該機器可以把太陽能聚集起來工作,產生1400至1500度的高溫把月壤熔融,通過3D列印技術將月壤“列印”成不同規格的“月壤磚”,並用於未來建造月球科研站。

該展覽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作為探月工程20年系列活動的首站,本次展覽為期2個月。後續,還將啟動探月精神宣講、全國巡展等系列活動。(完)

【編輯:石歡歡】

視頻

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