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公使:勿將“去風險”變成“去機遇”

分享到:
2024-04-09 11:16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9日電 中國駐歐盟使團經濟商務處公使彭剛當地時間8日在歐盟媒體“歐盟動態”發表署名文章,表示在歐盟將對華經貿合作視為“風險點”之際,中方反對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泛安全化,使“去風險”變成“去機遇”和“去合作”。

彭剛表示,一年來,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歐盟將對華經貿合作視為“風險點”,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當前,“去風險”已成歐盟對華經貿政策的重點。中方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關切,重要的是如何合理界定和防範風險。新冠肺炎疫情百年一遇,不能把偶然性當成必然性,把正常的經貿合作當做風險,更不能將中方當成“風險”來源,一旦帶著“風險”的濾鏡看世界,世界到處都是風險,甚至包括一輛普普通通的中國產電動汽車。
文章指出,經濟全球化即便遭遇逆流,世界經濟已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中方始終認為中歐經濟具有高度互補性,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歐盟近4.5億人口的統一大市場是彼此經濟發展的巨大機遇,反對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泛安全化,使“去風險”變成“去機遇”和“去合作”。
針對歐洲有些人把中國企業、中國製造的成就簡單歸因為補貼或非市場做法,文章指出,歐盟委員會此前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近期又根據《外國補貼條例》對中國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成員國政府採購競標啟動首次深度審查。與此同時,歐盟及歐洲國家對本土企業發放大量補貼,但歐洲競爭力非但沒有提高反而出現下降,充分說明競爭力不是補貼出來的。
文章強調,中國產品走向世界,從來都不是因為補貼,而是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企業家的奮鬥精神、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之上。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天然屬性,中國產品和企業來到歐洲,更會給歐洲帶來良性競爭,最終提高歐洲企業的競爭力,促進歐洲科技發展、企業實力和民眾福祉。(完)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