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現西漢南越國時期大墓 墓主身份等級不低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0月19日電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9日通報,廣州市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鑊蓋頂嶺遺址發現一座西漢南越國時期的大型越人墓葬。 2023年4月至7月,該院對廣州市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華附西側居住地塊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在地塊內的鑊蓋頂嶺發現了灰坑、柱洞、灰溝等遺跡和曲折紋、勾連雲雷紋、方格紋等幾何印紋硬陶片,初步判定鑊蓋頂嶺分佈有春秋戰國時期文化遺存。該處原地貌為一處近圓形的小丘陵,形似鍋蓋,最高海拔53.5米,緊鄰茶嶺遺址,西北距陂頭嶺遺址約4.5公里,西南距沙嶺遺址約2公里。 鑊蓋頂嶺M1墓葬航拍圖。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2023年9月至10月,經報國家文物局同意,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鑊蓋頂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共揭露面積700平方米,在鑊蓋頂嶺崗丘頂部發現四周有圍溝的西漢南越國時期的大型越人墓葬一座(編號M1)。該墓獨占鑊蓋頂嶺,圍溝東西長18.6米,墓坑底用小石塊鋪墊成石床,上置木槨。 同時,塋域外圍西部和南部還分佈有比較密集的柱洞,推測可能當時還存在“墓祭”的地面建築,這些跡象都表明墓主人身份等級不低。 鑊蓋頂嶺M1墓葬墓室全景。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指出,鑊蓋頂嶺M1墓葬是嶺南地區首次發現封土外圍設有環溝的早期墓葬,而在崗丘最高處堆築土墩,然後再挖帶墓道的豎穴土坑、內置棺槨、再封土掩埋墓葬的作法,明顯繼承了江浙地區兩周時期土墩墓的營建方式。地表有高大封土,外圍有長方形圍溝以示塋域的作法,與浙江紹興印山越王陵的塋域形制非常相似。 鑊蓋頂嶺M1墓葬規模僅為印山越王陵的約十分之一,斜坡墓道北向,年代則晚至西漢南越國時期,就墓葬形制來說應存在早晚承襲的關係。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室底部鋪砌石床,也是繼承了江浙兩周土墩墓的習俗。墓室隨葬品不豐富,且不隨葬青銅禮器的特點,更與浙江於越貴族墓葬相近。 專家認為,此次鑊蓋頂嶺越人墓的考古發現,為戰國至漢武帝時期漢平南越階段,自環太湖地區經珠江三角洲到越南北部百越文化圈的發展脈絡和傳播路徑提供了線索,為早期嶺南文明探源和中國化進程的研究闡釋增添了考古實證,也進一步說明珠江三角洲北部的廣州東北黃埔九佛-蘿崗一線是史前至秦漢時期南越先民重要的聚居區。 【編輯:丘志彬】
|
視頻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