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工程航道通航!中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試運行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8月17日電 16日,位於安徽省境內的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正式向社會船只開放。這一溝通江淮、平行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開啟試運行。 8月16日,船只在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航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引江濟淮工程連通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和另一條大河淮河,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農業灌溉補水、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排澇等綜合利用。 其中,江淮運河航道是中國在建規模最大、路線最長的人工運河,航道總裏程約355公里,二級航道約186公里,三級航道約169公里。 當日上午,在安徽省合肥市派河口水上服務區,隨著一聲聲汽笛鳴響,一艘艘輪船從這裏緩緩駛出,向北駛向淮河。與此同時,在100多公里外的瓦埠湖入淮口,輪船列隊經過東淝河船閘,向南朝巢湖、長江行駛。 “以往我們的船從淮河到長江要繞道而行。引江濟淮航道開通以後,航行總裏程縮短了300多公里。”來自安徽淮南的船主彭亞一早駕船駛過江淮運河航道,“航道條件很好,現代化的綜合服務區能夠補給生活物資和排放船舶汙染物,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 8月16日,船只在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航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早在約1800年前,溝通江淮的構想就已出現。東漢末年,曹操曾設想開鑿人工河,使淮河的戰船能夠進入長江,但最終未能實現。而今,當年的“曹操運河遺址”已是合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溝通江淮的願望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照進現實。 江淮運河通航後,安徽境內形成“工”字形航道水運網,改變了淮河地區與長江地區之間水運繞道京杭大運河的現狀,縮短了200公里至600公里運輸航程。 “通航後,水路運輸將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環保。”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曦介紹,經測算,通航後未來每年可節約大宗貨物運費超過60億元,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近180萬噸。 【編輯:丘志彬】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