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考古確認陜西洛南盆地百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

分享到:
2023-03-13 09:5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13日電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員對位於洛南盆地的夜塬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確認了洛南盆地百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該盆地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存在百萬年前人類活動信息的重要地區之一,對研究中國遠古人類與文化的起源與早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洛南夜塬遺址發掘工作照。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洛南盆地是中國舊石器遺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製品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盆地內發現的手斧、三棱手鎬、薄刃斧、大型石刀等阿舍利工業類型石器,對研究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洛南夜塬遺址第三期石製品。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夜塬遺址位於洛南盆地西部,屬於曠野類型舊石器遺址。本次發掘區位於遺址東南部,發掘面積500平方米,發掘證實遺址地層堆積厚達24米,出土石製品12000餘件,類型包括備料、石核、石片、修理工具、斷塊和碎屑等。

經研究分析,夜塬遺址在不晚於距今110萬年前便有古人類文化遺存,當時人類的石器加工技術屬於簡單石核石片技術體系,工具主要為簡單修理的刮削器、砍砸器等。距今約78萬年至25萬年前後,雖仍為簡單石核石片技術體系,但古人類的石器技術持續進步,工具中新出現了單面修理、形態較規整的手鎬。

洛南夜塬遺址第11層原位埋藏的單面修理手鎬。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從距今約25萬年開始,人類活動進入繁盛期,並一直延續至距今10萬年左右,古人類在此期間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物,在簡單石核石片技術繼續發展的同時,新出現了形態規整、修理精細的手斧、三棱手鎬、薄刃斧等具有阿舍利技術特點的工具。

洛南夜塬遺址發掘工作照。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洛南夜塬遺址第36層發現的石製品。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專家介紹,本次發掘出土遺物數量眾多、內涵豐富,初步構建起了洛南盆地百萬年以來古人類石器技術的發展脈絡。此外,本次發掘也為中國境內阿舍利技術的出現和流行時代、早期人類的遷徒擴散以及舊石器時代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