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制造”頻出事 台當局自砸招牌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宣稱“台灣要進軍全球太空產業”,不料話音剛落,由台灣地區科技部門自行研制的立方衛星“飛鼠”與“玉山”就分別因為衛星零件不耐太空中的高輻射及無法從地表接收信號而先後宣布退役。這對台灣方面的“太空計劃”可謂一大挫折。自蔡英文上台這幾年來,不斷炮制“台灣自造”──自造潛艇、自造導彈、自造衛星、自造火箭、自造疫苗……結果均以失敗告終:台產潛艇制造仍需依賴海外提供關鍵技術;台產衛星出故障無法完成任務;台產火箭發射時發生火警;台產新冠疫苗不獲國際承認。可見台灣方面在這些重要領域的技術仍有待提高和改善,而蔡當局卻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失敗是意料之中事。 據說台灣地區發展太空產業已將近30年,但今年台灣自制的兩顆小型衛星“飛鼠”與“玉山”升空後的表現皆不盡如人意。這兩顆小型衛星由台灣的大學和企業經過三年多研制而成。“玉山”原本用於船只和車輛動態監控、商務營運、交通管制、急難救助和安全等,1月隨美國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佛羅裏達州發射升空,雖然當時“玉山”通電開關和太陽能板等運作正常,但一直未能接收地面上傳的指令,無法開啟衛星的通訊接收器,無法開啟測試任務。至於“飛鼠”則是計劃用於測量太空電離層的電漿特性,研究對衛星及地面無線電通訊的幹擾,升空後電量、飛行和通訊都正常,但隨後突然中斷通訊一個多月,後來認為是太空遊離輻射導致“飛鼠”有集成電路短路而未能與地面通訊連接。 也許有人不解:衛星就是要在太空運行,而承受太空輻射是衛星最基本的技術要項,何以台產衛星竟未能抵擋太空輻射?原來據說是為了趕制衛星,“飛鼠”未通過輻射測試就發射升空,以致衛星零件因不耐太空中高輻射而發生故障、提早報廢。此外,台灣首間民營火箭公司晉升研發的火箭“飛鼠一號”在澳洲發射三次,或因故障,或因著火,最終無法升空,只好宣布放棄。 發展太空產業需要紮實的基礎設施與先進的技術設備,但台灣相關制造者卻為了趕時程而跳過重要的測試程序,以致出現“短命衛星”。而這並非是台灣方面首次出現如此重大缺失。在研制新冠肺炎疫苗方面,高端疫苗在沒有完成第三期試驗就推出市面,是全球首款只完成第二期試驗就讓民眾接種的新冠肺炎疫苗,結果不獲國際社會承認。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尤其在高新科技領域,但台當局卻揠苗助長,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作者 朱穗怡) 【編輯:俞丹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