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2023年我要登月!在兩個衛星半路失聯、一架火箭推遲數次仍發射失敗之後……這回台灣又準備“登月”了。 雖然只是將台灣地區自主研制產品納入登月任務,據台媒6日的報道中都激動地稱,台灣“中央大學”宣布與桃園市政府合作,要“挑戰2023年登陸月球”。 鑒於這兩年台灣的航天事業總是難逃命運多舛,島內網友中的質疑聲不少。 據“中時新聞網”等台媒報道,桃園市政府今天與“中央大學”簽署合作意向書,宣布將共同推動跨出地球低軌道、挑戰“深太空”(deep space)的太空任務,培育有航天太空背景的專才。 雖然台媒報道中都激動地將此事稱為“台灣挑戰首次登月任務”,但實際上是將台灣地區自主研制產品納入登陸月球的太空任務。 報道中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計劃在2024年前“重返月球”,讓登月任務再次成為國際熱門議題,這個消息也讓台灣地區的航天技術團隊“動心”了。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起維表示,台灣從1999年開始已經發射了15顆人造衛星,但這些衛星從未挑戰過更遙遠、太空環境更嚴苛的深太空。該團隊曾研發立方體衛星“飛鼠號”,今年1月在美國發射運作。團隊將改良並延伸“飛鼠號”的技術,預計於2023年將酬載儀器帶往月球軌道繞行並登陸月球極區進行驗證。 不過先不說美國NASA近日宣布“重返月球”的計劃可能因資金短缺、新冠疫情影響以及太空服研發工作延遲等問題而“泡湯”,光是這個讓台媒沾沾自喜的立方體衛星“飛鼠號”,說起它的成功發射也是歷經一番波折。 今年1月24日,美國SpaceX公司的低地球軌道火箭成功發射,一次將好幾個國家及地區的143顆小衛星送入近地軌道。我國台灣的“飛鼠”和“玉山”在延期3次以後,也終於“拼車”成功,跟著一起發射。 143星入軌後,各家紛紛與自己的衛星建立了聯繫,但“飛鼠”“玉山”卻遲遲聯系不上,繞台兩次都收不到信號。在島內專家焦頭爛額之時,一位西班牙業余無線電愛好者接收到了“飛鼠”的信號並發布在網上。 “中央大學”迅速跟進,研究了好久才發現:原來是“中央大學”的衛星地面站壞了。不光放大器壞了,衛星天線的俯仰機構也年久失修,仰角誤差高達15度…… 在失聯八天以後,“中央大學”才終於在國外無線電愛好者的幫助下,接收到了“飛鼠”衛星的信號。 當時島內網友就犀利吐槽:“台灣放衝天炮挺拿手的”、“一共143個衛星,該不會只有台灣的兩顆不行吧?”。 還有網友說,“可能變成太空垃圾了”,斥資逾千萬元(新台幣)“全都打水漂了”。 如今要在“飛鼠號”的基礎上實現所謂登月計劃,島內網友中也有不少質疑者。 而不光是“飛鼠號”衛星命運多舛,也叫“飛鼠”的台灣民間自制發射衛星用商業火箭“飛鼠一號”,在去年2月也發生了試射失敗。 2020年2月13日,被台灣各界寄予很多希望的“飛鼠一號”火箭點火後未能成功起飛,因為發動機根本沒點著!從現場照片看,火箭點火後,火箭尾部只有一點微弱的火焰,然後就熄滅了。 “飛鼠一號”研制公司、晉升太空科技公司董事長陳彥升稱,當天早上海邊風大導致系統信號異常,必須終止程序。他還表示將在2月18日再次試飛。 然而“難產”一年多,“飛鼠一號”最近才有了新消息。 據台媒8月報道,澳大利亞政府表示,已核準由澳大利亞太空企業“南方發射”在艾爾半島“威爾斯灣”發射台發射“飛鼠一號”,最近將會敲定升空時間。 這個消息又現網友神吐槽:咋的,“飛鼠一號”變“袋鼠一號”了? 雖然一些媒體極力炫耀“飛鼠一號”,還將其稱為“台灣之光”,不少報道中非要和大陸運載火箭比較。但也有台媒承認它與外國商業火箭規模相比顯得很渺小,只是對島內來說已是最大規模的計劃。有分析稱,且不論這次火箭發射沒有成功,從“飛鼠一號”的性能指標來看,僅相當於一枚探空火箭,基本不具備商業發射衛星價值。可以說,“飛鼠一號”和大陸運載火箭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原標題:兩個衛星差點丟失、一架火箭發射失敗後,這回台灣又準備登月了…) 【編輯:李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