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大數據分析:台當局“跪美反中”VS台民眾“疑美挺陸”

分享到:
2025-04-23 09:0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3日電(編輯 張依珊)根據台灣大數據分析網站最新數據,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疑美論”在台灣社會出現升溫跡象。在“對等關稅”公布後,即使賴清德宣稱“脫中入北”,蓄意拉高兩岸對立,但輿情顯示,“反中”情緒大幅降溫,“中立討論”則增加至82%。

圖為台北101大樓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4月22日,台媒引述台灣大數據專家黎榮章文章表示,通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並分析1月1日至4月16日台灣網絡中,關於“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的網絡聲量數據,結果顯示,從長期趨勢來看,兩岸關係的討論聲量大多高於台美關係。但在美方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在一周時間內,台美關係討論聲量暫時超過兩岸話題。

台美關係的討論第一次出現聲量高峰,是在“對等關稅”宣布的第一天,也就是4月3日,台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在臉書發文稱,他與台當局副領導人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等人正商討應對方式,當日聲量14.9萬則,帖文下的熱門評論為“全是廢話”“睡醒了嗎”。台美關係討論的聲量最高點在4月10日,當天賴清德在臉書分享其在彭博社的投書,創下16萬餘則討論。賴清德在投書中,談及台當局對美國關稅政策的“4大應對方式”,包括雙邊“零關稅”,加大對美投資和採購,消除所有非關稅障礙等,遭批“跪美”“未戰先降”。

文章指出,在特朗普投下“關稅震撼彈”一周內(4月3日—4月9日),台美、兩岸議題都是負面聲量濃度偏高。多家台媒報道紛以“瘋了”“要多瘋”為標題批評特朗普,質疑其政策欠缺理性,認為美國有意圖搶奪台積電。此類報道與批評聲浪,成為台美關係負面聲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此期間,在野黨“立委”批評特朗普對台“予取予求”,更質疑民進黨面對重大危機竟還在搞罷免、司法追殺,也都成為網絡負面熱門話題。

而從“疑美”和“反中”的角度來看,與特朗普上任前相比,特朗普上任後,台灣社會“疑美”聲量比例增加10%,“疑美”話題包括對特朗普個人的批評、對共和黨政府政策對台灣的影響抱持負面看法、嘲諷民進黨的親美態度等。在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後,“反中”聲量較特朗普就職後有明顯的降溫,從44%大幅降到17%,與大陸相關的“中立討論”則從54%大幅增加至82%。這或許與兩岸應對關稅戰的不同方式有關。在美國“關稅霸淩”之下,台當局拋出“脫中入北”言論,被批“跪美”“賣台”,大陸則因反制“對等關稅”的堅決態度而獲得許多台灣網友支持,許多台灣網友盛讚大陸“大國氣魄”,就連不少深綠網友都直言“這次我挺大陸”。

“疑美”升溫,“反中”降溫,與此同時,“厭綠”頻起。近來幾份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於“對等關稅”所帶來的物價上漲、經濟衰退等問題感到憂心,對台當局應對關稅戰的舉措不滿意,對“大罷免”的反感愈加強烈。這種情緒亦體現在政治人物和政黨滿意度方面,近來賴清德和民進黨聲量大跌,“執政不滿意度”也創下新高。親綠媒體“鏡新聞”16日公布民調顯示,對於賴當局應對美國調升對台關稅的措施,39.4%民眾表示滿意,46.0%民眾表示不滿意。賴清德不滿意度比起2月份,增加了5.2%。台灣“中廣民意調查協會”18日民調則顯示,民進黨不滿意度46.47%,賴清德不滿意度達47.83%。  (完)

【編輯:張依珊】

視頻

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