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健保署”删除15項指示藥救缺藥 島內專家批“打假球”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6月12日電 台灣缺藥問題嚴重,近期外界不斷有呼聲要求指示藥品退出健保給付,台當局“健保署”上周雖宣布15款指示藥擬退出健保,但仍遭島內專家質疑打假球,認為應先讓使用量大的指示藥退出,且應制定出指示藥廠自行退出健保的相關辦法。 圖源:台灣《聯合報》 據華夏經緯網引述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台“健保署”上周召開會議,初步共識有15項指示藥(指示藥可由醫師或藥师指導民眾使用,購買時不需處方箋)未來不再由健保給付,主要是針對廠商已無生產、消化酵素、維生素或保健食品成分等品項,至於未來也會發函給醫界,詢問每年用量藥錠低於五千顆、藥膏少於一千條以及眼藥水低於一千瓶者,未來是否應持續納入健保。 台灣藥品營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指示藥品退出健保是她一直以來的建議,但“健保署”的做法是先將用量低的踢出健保,“根本是在打假球”,因為這些用量不到5000顆的產品,藥廠早就不願意生產,還需要“健保署”來踢嗎? 沈采穎指出,健保一年在指示藥上花了將近17億新台幣,其中前五大項目依序為止痛藥、咳嗽感冒藥、抗組織胺、腸胃機能藥、鼻用製劑等,但在這次會議的初步共識中,并未看到這類藥品,顯見“健保署”仍不敢切入問題核心處理。 以去年健保給付指示藥品用量前五名排序,番瀉苷(Senna glycosides)、乙醯胺酚(Paracetamol)、氧化鎂(Magnesium oxide)、Silicone、愛克痰(Acetylcysteine)為使用量最高的指示藥,沈采穎質疑,如“健保署”真有心解決缺藥問題,應優先將這些用量高的藥品剔除,而非只拿用量少的開刀。 沈采穎強調,“健保署”面對缺藥問題短期內應針對處方藥進行價格保護而非指示藥,并依法讓指示藥回歸利伯維爾場機制,例如氧化鎂就不應調高地板價,應直接剃除健保給付,由使用者來付費。 至於中期因應方針應采用成分給付,而非齊頭式平等,沈采穎說,民眾應自負差額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民眾能有自由選擇廠商的權力,這才是真正以病人為中心,而非以醫院為中心。 最後,沈采穎認為長期目標應落實真正的醫藥分業,才能避免藥品過於集中在某些大型醫院,進而導致“以藥養醫”與藥物浪費。 【編輯:張依珊】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